这首清代诗人张翙的《夜宿山村》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荒凉的山间夜晚景象。首句“一望人烟少”,展现出山村的偏远与寂静,寥寥几户人家,显得格外稀疏。接着,“孤征近夜昏”点明了诗人在这样的时刻独自赶路,夜色渐深,增添了旅途的孤独感。
“钟声何处寺”以远处寺庙的钟声,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宗教气息,也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对未知的寺庙产生了好奇和安慰。接下来的“客宿半山村”,揭示了诗人的住宿地点,进一步强调了他作为旅人的身份。
“草响蛇寻穴,风腥虎过门”两句,通过自然细节描绘了山村之夜的生动画面:草丛中的动静预示着蛇在寻找栖息之处,而风中带着的腥味则可能暗示有猛兽出没,营造出一种紧张而野性的氛围。
最后两句“平生爱岩壑,今日始销魂”,表达了诗人对于山川自然的热爱,然而此刻身在山村,远离尘世喧嚣,他的心灵似乎被这宁静的夜晚所触动,感到前所未有的情感波动,即“销魂”。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村之夜的静美与荒寂,同时也流露出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