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

石烂松枯懒问年,龙眠虎卧各安然。

固知静者心多妙,莫怪山僧语太颠。

大地平沈犹是妄,虚空粉碎未为禅。

欲参最上真乘法,百尺竿头进步前。

林间小住已年年,扫石为床枕木圆。

闲剪溪云将衲补,淡收山翠当茶煎。

半钩白堕岩前月,一线青来树里天。

无事岩中时宴坐,浑忘十圣与三贤。

身似孤云无定踪,南来三度听霜钟。

人方见雁思乡讯,山亦悲秋见病容。

佳句每从愁里得,故人多向客中逢。

自爱未了头陀愿,辜负云峰几万重。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论道》,作者是清代的佛教僧人释敬安。诗中以自然景象和禅修体验为背景,探讨了内心宁静与修行的深意。首联“石烂松枯懒问年,龙眠虎卧各安然”描绘了一幅山林静谧的画面,石头风化、松树枯萎,但万物依然自得其乐。接着,“固知静者心多妙,莫怪山僧语太颠”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智慧的推崇,认为山僧的话语虽然看似超脱,实则蕴含深意。

中间两联“大地平沈犹是妄,虚空粉碎未为禅”进一步阐述了禅修的境界,指出真正的禅并非仅在物质世界的否定,而在于精神世界的超越。“欲参最上真乘法,百尺竿头进步前”鼓励修行者不断精进,追求更高的领悟。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写自己在山中的生活,如“林间小住已年年”、“闲剪溪云将衲补,淡收山翠当茶煎”,展现了隐居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他享受着自然的馈赠,沉浸在禅定之中,忘记了尘世间的纷扰。

尾联“身似孤云无定踪,南来三度听霜钟”以飘渺的孤云自比,表达出内心的自由与超脱,同时流露出对未能完全实现出家愿望的遗憾,感叹“辜负云峰几万重”。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寓禅理于日常生活之中,体现了诗人对道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收录诗词(144)

释敬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白梅诗(其一)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

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

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

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暮秋偕诸子登衡阳紫云峰

紫云最高处,飞锡共登临。

秋老山容瘦,天寒木叶深。

西风孤鸿唳,流水道人心。

坐久林塘晚,寥寥钟梵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答尹和白

镇日焚香礼翠微,松花落满水田衣。

柴门寂历生幽草,除却孤云客到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将之南海赋别

旧院安禅处,经年锡一临。

欲辞溪涧水,去听海潮音。

白发怜师老,青山怅别深。

空门本无我,那有去来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