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几年衰病卧林泉,势迫形驱苦自怜。
白屋想应无孺子,琴堂有榻任高悬。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胡居仁所作的《李太尹求见自感》。诗中表达了诗人近年来因身体衰弱多病,隐居山林的境况。他感叹自己被迫于形势,形体疲惫,深感自我怜悯。诗人想象自己的简陋居所(白屋)或许不再有孩童的欢声笑语,但即使如此,他也希望好友李太尹来访时,能在那琴堂的榻位上随意落座,显示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来访者的欢迎之情。整体而言,此诗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同时,也透露出对人际交往的渴望与感慨。
不详
春日载阳贫病减,抠衣直访郑公乡。
几年不带看花眼,始向东风识海棠。
卧病归舟越水浔,谁将风教振当今。
幼儿只喜归家好,那识若翁忧世心。
五老峰南鹿洞前,和风满袂暮春天。
道随日用无他慕,何独当年点也贤。
三峡涧头眠巨石,字有枕流留古迹。
一枕千年永不移,清流昼夜无时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