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赵亨钤的《谒武乡侯祠》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沉思。首句“南阳肃拜卧龙祠”描绘了诗人来到南阳武侯祠的庄重与虔诚,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次句“怀古苍茫有所思”则透露出诗人面对历史遗迹时的深沉感慨,以及对过往英雄事迹的追忆。
“三聘就徵莘野侣”引用典故,讲述刘备三次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显示出对贤才的极度渴望和尊重。接着,“千秋知己杜陵诗”提及杜甫的诗歌,暗示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被后人长久铭记,成为千古知音。
“功名管乐卑无论”将诸葛亮与古代贤相管仲、乐毅相比,强调其超越功名的高尚品格。最后一句“鱼水君臣乐可知”借用鱼水关系的比喻,赞美诸葛亮与刘备之间的深厚君臣情谊,以及他们共享的政治理想。
结尾“明日襄阳又投宿,更无泪洒岘山碑”预示着诗人将继续旅程,但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将伴随他,不再为岘山碑上的哀思而流泪,展现出一种坚韧和豁达的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