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寺偶题

汉时城郭梁时寺,日炙风吹秋又春。

六代风流烟暝暝,三分旧恨水潾潾。

阴阳戏剧程生马,爪齿虚浮泡似人。

如此安禅亦剩事,只宜高枕对嶙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山寺偶题》由明代诗人袁宗道所作,描绘了山中古寺历经沧桑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禅意与自然的感悟。

首句“汉时城郭梁时寺”,以“汉”与“梁”两个朝代对比,暗示了古寺历史悠久,见证了时间的流转与世事的变迁。接着“日炙风吹秋又春”,描绘了古寺在四季更替中的景象,阳光与风雨交替,岁月如梭。

“六代风流烟暝暝,三分旧恨水潾潾”两句,运用象征手法,将历史的辉煌与哀愁融入自然景物之中。“六代风流”暗指历史上六个朝代的繁华与衰落,“烟暝暝”形容历史的模糊与逝去;“三分旧恨”则表达了对往昔遗憾的深沉情感,“水潾潾”则以流水的潺潺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绵延不绝。

“阴阳戏剧程生马,爪齿虚浮泡似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通过“阴阳”、“戏剧”、“程生马”、“爪齿虚浮泡”等意象,诗人探讨了生命、存在与宇宙间的关系,以及个体在时间长河中的渺小与短暂。

最后,“如此安禅亦剩事,只宜高枕对嶙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禅学的领悟与追求。在经历了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反思后,诗人认为安于禅定,面对自然界的壮丽与险峻,是一种难得的平和与满足。这里的“剩事”并非多余之事,而是指在经历了复杂的人生体验后,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体而言,《山寺偶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251)

袁宗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字:伯修
  • 籍贯:荆州府公安
  • 生卒年:1560—1600

相关古诗词

夜集大人宅偕中郎弟阅五弟时艺

良夜偕金友,高堂对玉觥。

元方今老大,第五渐时名。

蜡凤当年戏,雕虫此日声。

明经应似我,他事莫如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又赠毛丈

跳地元惊众,操觚更得名。

袁耽今不恨,谢尚未如卿。

外属称昆季,中肠胜友生。

郗郎时过尔,相见莫平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苦雨二首(其一)

风雨复风雨,萧条只暗窗。

昏沈真似病,垒块未能降。

亦有到齐酒,其如隔楚江。

出门觇雨色,檐滴正淙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江]韵

苦雨二首(其二)

今春多骤雨,委巷绝经过。

跬步若为去,愁心当奈何。

岁年防桂玉,卑湿畏江河。

居食都无计,年来忧更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