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
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烟空但仰如膏润,绮席都忘滴砌声。
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元宵节,即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小年,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日)的夜晚景象。诗人韩偓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一天气的温润与节日的热闹生动地展现出来。
首句“元宵清景亚元正”中,“亚元正”指的是接近元宵节的夜晚,表明时间已经临近午夜,而“清景”则描绘出这一天气的宁静与洁净。接着,“丝雨霏霏向晚倾”用了细雨来形容这天气的湿润,并且通过“向晚倾”表现出雨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加重,营造了一种柔和、连绵的情境。
第三句“桂兔韬光云叶重”中的“桂兔”指的是月亮,“韬光”则形容月光被云层遮盖,而未能完全散发。这里的“云叶重”描绘了厚实的云朵,反衬出月色更加幽深。
“烛龙衔耀月轮明”一句中,“烛龙”是指装饰有灯光的龙形花灯,这些灯光映照在清澈的月亮上,使得整个夜空都显得格外璀璨夺目。这里通过对比,既突出了节日的热闹,也衬托出自然景致的美丽。
“烟空但仰如膏润”则是诗人对这份宁静和湿润气氛的感受,通过“但仰”表达了对这一切的欣赏与享受,而“如膏润”则形容这种感觉如同细雨般地滋润心灵。
在“绮席都忘滴砌声”这句中,“绮席”指的是华丽的座位,“都忘”表明诗人完全沉浸于这份美好之中,以至于忽略了周围的声音。而“滴砌声”则形容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水流或钟鸣声,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最后,“更待今宵开霁后,九衢车马未妨行”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夜晚的期待和对未来的一种憧憬。这里的“更待”意味着等待,而“今宵开霁后”则是指等到今夜过后天气转晴。而“九衢车马未妨行”则形容在节日之后,街道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但并不会影响人们的出行。
综观全诗,韩偓通过对元宵之夜景色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节日的热闹,也流露出了自己对于这份宁静美好的个人体验和情感寄托。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清暑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
花应洞里寻常发,日向壶中特地长。
坐久忽疑槎犯斗,归来兼恐海生桑。
如今冷笑东方朔,唯用诙谐侍汉皇。
长夏居闲门不开,绕门青草绝尘埃。
空庭日午独眠觉,旅梦天涯相见回。
鬓向此时应有雪,心从别处即成灰。
如何水陆三千里,几月书邮始一来。
何劳谄笑学趋时,务实清修胜用机。
猛虎十年摇尾立,苍鹰一旦醒心飞。
神依正道终潜卫,天鉴衷肠竞不违。
事历艰难人始重,九层成后喜从微。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
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
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
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