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送邸报

绿阴门巷冷沈沈,何许文书忽见寻。

谁爱屋乌方引玉,同骑竹马或登金。

今吾久已忘人世,故纸焉能损道心。

只有断云知此意,为驱一雨洗山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绿荫深深的小巷显得冷清,不知何处的文书突然被寻找。
谁会因为别人的赞誉而引以为傲,小时候我们曾一起骑着竹马,或许还幻想过功成名就。
如今我早已淡忘尘世,旧书怎会扰乱我的内心道路。
只有那片断云懂得我的心意,愿它带来一场雨洗净山林的疲惫。

注释

绿阴:茂密的树荫。
沈沈:深沉、寂静。
文书:官方文件或书信。
忽见寻:突然被寻找。
屋乌:比喻他人对自己的赞誉。
引玉:自谦之词,指接受他人的赞美。
竹马:儿童游戏时用的竹制马。
金:象征地位或成功。
久已忘人世:已经忘记世俗之事。
故纸:泛指古籍或旧书。
损道心:扰乱或影响内心的清净。
断云:孤独的云朵。
洗山林:清洗山林,象征净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表达了自己与世隔绝、淡泊名利的心态。

"绿阴门巷冷沈沈"一句,设定了一个幽静深远的环境,使人感到一种孤寂之感。而"何许文书忽见寻",则显示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依然不减,这种追求似乎与他所处的冷清环境形成了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谁爱屋乌方引玉,同骑竹马或登金",通过对古代贤士、童真之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理念。这里的“屋乌”指的是家宅,“引玉”则有纯洁无瑕之意;而“同骑竹马或登金”则是对古人童年时期纯真玩耍场景的描绘,这些都是诗人心目中理想生活的写照。

"今吾久已忘人世,故纸焉能损道心"表明诗人已经远离了尘嚣的人世间,即使是书籍这类精神财富,也不再对他的内心世界构成干扰。这反映出诗人对物欲的超然和对精神修养的追求。

最后两句"只有断云知此意,为驱一雨洗山林"则透露出诗人的心境已经与自然融为一体,他的心志只被天上的浮动云朵所理解,这种心境之深远,不仅能够感应自然,更能主导自然,以至于能“为驱一雨洗山林”,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颂扬,也是诗人内心清澈纯净的一种象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和他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它不仅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状态,更传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掌控。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听雨

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门寂山相对,身閒鸟不猜。

客应嫌酒尽,花却为诗开。

莫下帘尤好,恐妨云往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听琴

宁食三斗尘,不受缓歌双黛颦。

宁食三斗葱,不受急管融春风。

吾二三子相知心,平时比之双南金。

扣门剥啄倒屐出,喜我谓我山水淫。

墙头呼酒意颇急,何以侑之霹雳琴。

太虚为室月为烛,悠然此意无古今。

山空江静夜如水,但见四岸花木深。

大声久不入众听,谁复好古同风襟。

自非我辈但痴坐,哙等之俗难砭针。

形式: 古风

呈和仲

何须不踏东华土,何须不吃吴山水。

同时辈流半霄汉,径上银台披凤尾。

几曾礼部奏第一,十载青衫百寮底。

相公之甥径甚捷,头放稍低那得尔。

直不虎关非狂耶,胡不爱官几历诋。

吏铨教授古括州,管领风云二三子。

孔堂丝竹秋雨荒,弦诵琅然顿盈耳。

深衣楚楚有古意,相对青灯夜分语。

六鳌云海渺何许,宝字森罗风日美。

人言欠渠挥翰手,倘及春江戒行李。

寒毡对客澹无欲,清梦不劳曾到此。

谈经归来喜津津,手洗翠缶香倾银。

何以娱子白发亲,梅花中有无边春。

形式: 古风

寿教授(其一)

昨夜长庚烂瑞光,间生贤于应明昌。

风云际会当千载,天地交通复一阳。

曾播声名题雁塔,暂时文柄坐鳣堂。

庆闱雅燕笙歌彻,紫诏催归侍玉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