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日游长潭六首(其六)

流水渺然去,陆来乃舟归。

此行非揽胜,清节怀采薇。

颇闻潭中景,印月生清辉。

何不乘夜游,酌酒临苔矶。

山高秋月小,松露凉琴徽。

此时发浩唱,独鹤秋空飞。

秋空苦积阴,此境安可希!

姑留不尽意,后会良非稀。

长歌归去来,菊香秋满衣。

孤棹出潭口,寒碧山四围。

城笳吹暮云,东峰下斜晖。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丘逢甲在重阳节游览长潭的情景。首句“流水渺然去,陆来乃舟归”以流水和舟行象征行程的开始与结束,流露出淡淡的离愁。接着,“清节怀采薇”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颇闻潭中景,印月生清辉”写潭水倒映明月,景色优美,诗人提议乘夜游赏。“山高秋月小,松露凉琴徽”进一步渲染了夜晚山间的静谧与清凉,诗人欲借琴声抒怀。“独鹤秋空飞”则以孤独的白鹤形象,寓言自己超脱尘世的心境。

然而,“秋空苦积阴,此境安可希”又透露出诗人对现实阴霾的忧虑,感叹这样的清幽之境不易常得。“姑留不尽意,后会良非稀”表达诗人期待未来的重逢,但又深知相聚不易。

最后,“长歌归去来,菊香秋满衣”以菊花的香气和秋意满衣,描绘出诗人归去时的闲适与满足。而“孤棹出潭口,寒碧山四围”则以孤舟和四周的寒碧山水,再次强调旅程的孤寂。全诗以傍晚城笳和东峰斜晖作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感伤的氛围。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借游历山水寄托情感,展现诗人内心世界的佳作。

收录诗词(1810)

丘逢甲(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吉甫,、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字:仙根
  • 号:蛰庵
  • 籍贯:南武山
  • 生卒年:1864年~1912年

相关古诗词

潮州喜晤温慕柳同年别后却寄三首(其一)

故人今洞主,雄镇古瀛州。

白鹿经犹讲,红羊劫未收。

秋城明落照,孤塔枕寒流。

独客来天末,相思倚柁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潮州喜晤温慕柳同年别后却寄三首(其二)

七载春明别,重逢五岭东。

共惊须鬓改,暂喜笑言同。

落叶人千里,寒芦雪满篷。

相看遽乖隔,归棹大匆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潮州喜晤温慕柳同年别后却寄三首(其三)

程水愁边溯,韩山望里遥。

秋风吹古渡,落日满浮桥。

沧海使方出,绿林兵未消。

过君江上宅,暮雨怅萧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送谢四之桃源(其一)

谢子患难友,行义侔古贤。

浮海同归来,买山苦无钱。

云有桃源居,先世曾垦田。

今晨暂辞我,借得渔人船。

翘首眺八极,满目多风烟。

但求避世地,宁希拔宅仙。

君沿桃花水,或得古洞天。

仙人多贤达,当与君周旋。

径将今世人,置之太古前。

莫便不归来,令我思渺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