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农(其五)

种田莫种黄泥沟,嫁女莫嫁莲花洲。

沟田年年发秋水,洲家顿顿餐穄子。

结姻仍是旧姻家,但求佳婿足桑麻。

朝出负薪暮汲水,日助锄苗夜纺纱。

柳林霜重争收叶,菜圃天乾独灌瓜。

渠侬不劳乏生路,但解治生劳不苦。

祇恐青黄不接时,嫁衣典尽饥难度。

幸免饥寒愿即伸,终身荆布敢辞贫。

茫茫天道那堪问,此辈偏多孤寡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周馥的《闵农(其五)》描绘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困苦。诗中通过“种田莫种黄泥沟,嫁女莫嫁莲花洲”这两句,形象地表达了对黄泥沟和莲花洲这类低洼、易涝地区的警示,暗示了农民生活的艰难。

接下来的诗句详细描述了这些地方的生活状态:“沟田年年发秋水,洲家顿顿餐穄子”,展现了田地常遭水患,生活以粗粮为主的情景。诗人强调“结姻仍是旧姻家,但求佳婿足桑麻”,希望婚姻能带来稳定的经济来源,如养蚕种麻。

然而,农民的生活依然辛苦:“朝出负薪暮汲水,日助锄苗夜纺纱”,每天辛勤劳动却难以温饱。“柳林霜重争收叶,菜圃天乾独灌瓜”描绘了在恶劣天气下仍需坚持劳作的场景。诗人感叹:“渠侬不劳乏生路,但解治生劳不苦”,他们虽勤劳,却仍难逃贫困。

最后两句“祇恐青黄不接时,嫁衣典尽饥难度”,预示着歉收时可能面临的困境,连嫁衣都可能被典当换粮。诗人表达出对农民免于饥寒的深深期盼:“幸免饥寒愿即伸,终身荆布敢辞贫”,即使生活简朴,也愿意接受贫穷。然而,“茫茫天道那堪问,此辈偏多孤寡人”,揭示了社会不公,这样的农民往往成为孤寡之流,令人同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清代农村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14)

周馥(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从李鸿章司文牍,累保道员。任津海关道。中法战争时,奉鸿章命赴海口编民船立团防。李督畿辅,从赞画立海军,办理轮电路矿及海陆军学校诸事。擢按察使、署布政使。中日战时,任前敌营务处。战后,授四川布政使。辛丑议和,随鸿章入都,为直隶布政使。鸿章死,署直督,旋擢山东巡抚。擢署两江总督,移督两广。光绪三十三年,告归。家居十四年而卒。溥仪为谥悫慎

  • 字:玉山
  • 籍贯:安徽建德
  • 生卒年:1837—1921

相关古诗词

过枞阳

射蛟台畔系孤篷,入眼青山似梦中。

牛卧秋场闲晒日,鸟栖荒垒自呼风。

难将鸡酒招诗客,谁向虫沙问鬼雄。

三十七年桑海变,争教两鬓不飘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潇洒

潇洒江湖又五年,天教闲处看云烟。

捉鸥自信无渔父,驾鹤何妨学散仙。

香草美人残梦断,药炉经卷暮年缘。

江天清旷堪娱老,祇恐风涛聒醉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记五月十三日事

诏书午夜下天阍,父老惊疑破涕痕。

何故夺门同景泰,有谁感泣似兴元。

宗贤负扆应艰选,旧制违时讵可援。

自是老臣过忧虑,孤忠无路达修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甲申被放南归再游飞云洞

天地灵秀贵搜抉,抉而得之在岩穴。

云藏于山天意奇,欲飞不飞殊骇谲。

我再登云一凭眺,山泉喷玉如腾笑。

山僧留住情殷勤,巢父行矣头频掉。

吁嗟云兮且勿飞,我欲乘尔湘南归。

再出当为天下雨,苍生属望功巍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