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蛩和长句

唧唧微吟透绮疏,乍令人意少欢娱。

留连夜景萧条甚,引惹秋声迤逦殊。

似向蜗庐频学啸,恐随蛙鼓亦吹竽。

能鸣岂羡蚣蝑股,不语堪嗤蛱蝶须。

赋就情诗感长信,惊回仙梦失苍梧。

虽知物性何喧寂,应念年华却叹吁。

从此渐为寒月计,凭谁与画小轩图。

西堂忽起东归兴,望断青嵩接绿芜。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以“蛩”(蟋蟀)为题,描绘了秋夜之景,情感深沉,寓意丰富。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蟋蟀在秋夜中的吟唱,不仅触动了自然界的寂静,也引发了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联“唧唧微吟透绮疏,乍令人意少欢娱”,开篇即以蟋蟀的微吟引入,营造出一种既微妙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仿佛初闻此声便让人心生淡淡的忧郁。

颔联“留连夜景萧条甚,引惹秋声迤逦殊”,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萧瑟与寂静,蟋蟀的叫声似乎将夜的寂静拉长,引得秋声绵延不绝,更添了几分凄凉。

颈联“似向蜗庐频学啸,恐随蛙鼓亦吹竽”,运用拟人手法,将蟋蟀比作蜗牛,形象地描绘了其在狭小空间中发出的声响,同时又担心自己的声音会被其他生物的声音所掩盖,表达了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思考。

尾联“能鸣岂羡蚣蝑股,不语堪嗤蛱蝶须”,通过对比,强调了蟋蟀虽能发声,但并不羡慕其他昆虫的特性,也不屑于像蝴蝶那样沉默,体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态度。

接下来,“赋就情诗感长信,惊回仙梦失苍梧”,诗人借蟋蟀的吟唱,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仿佛在长信中倾诉,却突然被惊醒,失去了梦境中的美好,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

“虽知物性何喧寂,应念年华却叹吁”,诗人反思了自然界中万物的喧嚣与寂静,感慨时光流逝,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最后,“从此渐为寒月计,凭谁与画小轩图”,预示着随着季节的变化,诗人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寒冷季节做准备,希望有人能为他绘制一幅小轩的图景,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蟋蟀的吟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景象,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理想与现实、生命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情感丰富,寓意深远。

收录诗词(409)

吕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题洋川与可学士公园十七首(其一)湖桥

湖中少尘氛,事外得野趣。

日日过桥来,迟留不能去。

形式: 五言绝句

寄题洋川与可学士公园十七首(其二)横湖

极望渺无际,悠然澄碧波。

清风与明月,此处得之多。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歌]韵

寄题洋川与可学士公园十七首(其三)荻浦

叶底留残雨,丛边泊小舟。

夜声才索索,应是报新秋。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尤]韵

寄题洋川与可学士公园十七首(其四)蓼屿

水际柔枝倒,霜前晚穗红。

野禽来泊此,浑是画图中。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