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只者便是,非像非镜",意指最纯粹的存在超越了具体的形象和镜子般的映照,强调的是超越形式的本真。"谁主谁宾,何偏何正",则探讨了主体与客体、正与偏的关系,暗示世间万物并无绝对的主宰或固定的标准。
"缝罅莫我欺无孔之槌,锱铢莫我定无星之秤",通过比喻,说明即使是最微小的缝隙也无法欺骗无孔的槌,最轻的分量也无法由无星的秤来衡量,暗示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尺度。
最后两句"聊将柱杖搅沧溟,令彼鱼龙知水为命",诗人以柱杖搅动大海的意象,寓意个体的力量虽小,但也能影响到大环境,让生活在其中的生命明白水对于它们生存的重要性,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禅意,体现了宋代理学与佛教思想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