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名为《罗敷媚·其二》, 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高旭。诗人以吴中(苏州)的历史气韵为背景,表达了对当地人文风情的感慨。"吴中王气犹存否"暗示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而"同是痴情"则揭示了诗人与读者共有的情感共鸣。
"刻意伤春"四字透露出诗人对春天易逝的惋惜,同时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接下来,诗人自谦地说"我愧诸公负盛名",表达了对自己才华的自省,认为自己虽然有才情,但未能充分展现或不负众望。
"更怜绮语销难尽"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这里的"绮语"可能指优美的诗词或动人的话语,诗人感叹这些美好的东西难以消磨殆尽。"懊恼今生"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遗憾和失落,对于无法完全把握或留住这些美好感到懊恼。
最后两句"羞作词人。付与悠悠万口评",诗人以词人的身份自嘲,承认自己的作品将接受世人的评判,这种"悠悠万口评"既是对公众意见的畏惧,也是对自我创作的期待和反思。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含蓄,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情感和个人身份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