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的作品,题为《丁端叔送牡丹以诗来用韵酬之(其一)》。诗人通过对丁端叔赠送牡丹的回应,表达了对未来的感慨和对贤能者的敬仰。首句“觉省他年见一班”,暗示了诗人对未来人事变迁的洞察,感慨时光流转;“老从湖海看春颁”则描绘了自己在年迈之时,只能在广阔的江湖间见证春光的来临,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淡泊。
“瞻言百里几相及,仰止高山竟莫攀”两句,表达了对丁端叔等杰出人物的敬仰,同时也感叹自己与他们的差距难以接近。“每事乞公留上策”表明诗人希望丁端叔能在处理事务时留下明智的决策,而自己则自谦地表示自己才能有限,只能居于辅助的位置。
最后,“一时公论方当路,愁为丝麻弃蒯菅”暗含对公正舆论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可能被忽视的忧虑,如同丝麻与粗草之间的区别,暗示了自己的处境。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人才的赞美,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谦逊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