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夏景

莺啼柳外,燕到帘间,雨歇晚凉堪惜。

永日迢迢,惟见石榴红折。

闲思个人千里,马蹄何处尘陌。

新箨解,向数竿青玉,金钗愁画。

塘上荷钱泼露,还似我、相思泪珠常滴。

怕点红妆,只写远山双碧。

怎生纱橱象簟,清光借、素秋消息。

有如雪挂长空,此夜浩魄。

形式: 词牌: 声声慢

鉴赏

这首清代词人吴绡的《声声慢·夏景》描绘了一幅夏日傍晚的宁静画卷。词的开篇通过“莺啼柳外,燕到帘间”展现了窗外生机盎然的景象,莺鸟在柳树间鸣叫,燕子飞入帘内,雨后的凉意让人心生珍惜。接着,“永日迢迢,惟见石榴红折”,诗人感叹时光漫长,只有盛开的石榴花带来一抹鲜艳的色彩。

“闲思个人千里,马蹄何处尘陌”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想象着他们的行踪,马蹄声消失在尘土小径上。接下来,“新箨解,向数竿青玉,金钗愁画”描绘了新竹生长的清新画面,以及女子对着翠竹寄托愁绪的情景。

“塘上荷钱泼露,还似我、相思泪珠常滴”以露珠滴落在荷叶上的形象比喻,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相思之情。词人担心这思念会破坏女子的妆容,只能描绘出远处的青山,以“远山双碧”表达内心的深情。

最后,“怎生纱橱象簟,清光借、素秋消息”写出了对清凉夜晚的期待,希望能借由月光传递秋意的讯息。结尾处,“有如雪挂长空,此夜浩魄”则以洁白的月光比作挂在天空的雪花,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皓月,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夏日景色,融入了词人的深深情感,展现出夏日的静美与内心世界的波澜。

收录诗词(75)

吴绡(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玲珑四犯.海棠

醉红微折。怕白露阶前,晓寒疏滴。

如醉如慵,别是一般标格。

嫦娥十分光彩,照娟娟、淡妆颜色。

此际那教络纬,报燕归消息。想画堂、人起珠帘隔。

向镜台、鬓边轻摘。看尽娇娆态,堪怜堪惜。

早来胭脂雨洗,更那胜、伊愁寂。

莫似杜陵老去,悔当年、不曾题得。

形式: 词牌: 玲珑四犯

双双燕

穿花度柳,觅曾来住处,旧时王谢。

乌衣巷口,多少珠楼鸳瓦。刬地高高下下。

都变做、寻常茅舍。这回却羡鹪鹩,尚有一枝堪借。

犹喜。卢家富贵。正兰室香生,莫愁初嫁。

珠帘不卷,相得杏梁香雅。且贺新成大厦。

春泥软、落红芳藉。看取弄影双双,一搦纤身烟惹。

形式: 词牌: 双双燕

中秋四山诗(其二)铜井山

晨弭南湖棹,暮蜡东山屐。

千级石磴遥,半岭行云逆。

佛宫才数椽,僧厨少四壁。

井馀蛟龙腥,阶唯鸟兽迹。

崩奔群壑会,居然走震泽。

皎月出层岩,窈窕穿树隙。

寥空澹而澄,逾高光逾白,一照析秋毫,万象呈圆魄。

浮屿俨欲飞,列宿如可摘。

峦竹多清音,巢鹘无卑翮。

箕踞藉落叶,长啸振孤石。

兹夕登兹山,彷佛藐姑射。

形式: 古风

中秋四山诗(其三)虎山桥

凭眺凌崇峻,周览极浩渺。

日落出古寺,秋旻见归鸟。

石梁百尺横,苍渚游龙矫。

两崖崩欲坠,五湖环且绕。

人家隔花源,孤亭构木杪。

坐久待明月,亭亭映翠筱。

既望升较迟,微亏光仍皎。

近浦何氤氲,远峰亦缥缈。

桓伊笛自幽,范蠡舟偏小。

零露瀼瀼华,明星渐以少。

何事杯行缓,夷犹俟清晓。

溪山总含情,宛然留谢朓。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