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洪荒时代自然景观的想象,以及他在走马出洞滩时所经历的艰险旅程。首联以"千山一大石"起笔,展现出壮阔而原始的画面。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真宰泄飞流,巨灵一掌劈",比喻天地之力和神话中的巨人,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冲刷山石的壮观场景。
"馀力百脉受,群石皆碎裂"进一步描述了水流的力量如何塑造地貌,"绝壁遂倒撑,如墙攒万额"则刻画了峭壁的形态,"断崖乃逡巡,如蚁缘败叶"则以小景衬托大势,显示出崖壁的陡峭与险峻。
诗人通过"船从地底来,寸步万牛力"和"摩穹百夫伏,缒壑一舟黑",生动描绘了船只在激流中艰难前行的情景,表达了行路之难。他由此感悟到"著地行,难于蹈虚立",暗示了现实生活的不易。
最后,诗人以"此路非通人,曷为强舟楫"表达对强行航行的质疑,"波涛接云霄,自问将安适"流露出迷茫与困惑。然而,他并未放弃希望,提到"江南有良田,归计未为拙",暗示自己仍有回归田园的打算,并以"为歌公无渡,蛟龙亦叹息"收尾,寓言般地表达了对无法逾越困难的无奈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沉的哲理,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挑战时的思考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