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萧饶州见寄(其二)

昔寓南国居,日与荛牧处。

今营西郭居,官梅映窗户。

砚山如可博,尺度先画堵。

此计当勇决,结构须快睹。

伐藤断长蛇,卧石凛伏虎。

山厨富笋蕨,客至当脩脯。

野芳散红紫,粲粲五杂组。

放怀山水窟,脱迹名利罟。

平泉绿野堂,盛事追往古。

愿学樵夫拜,相从丈人偻。

应笑趋炎人,奴颜八风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过去在南方的居所迁移到西郊新居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名利的疏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官梅”、“砚山”、“长蛇”、“野芳”等,生动展现了新居环境的清幽与自然之美。

首句“昔寓南国居,日与荛牧处”,诗人回忆过去在南方的生活,与牧童为伴,生活简单而自在。接着,“今营西郭居,官梅映窗户”,描述了现在在西郊的新居,官梅映照窗户,暗示新居环境的雅致与宁静。

“砚山如可博,尺度先画堵”,诗人想象如果能拥有像砚山一样的美景,他将预先规划好布局。接下来,“此计当勇决,结构须快睹”,表达了诗人对新居建设的决心和期待。

“伐藤断长蛇,卧石凛伏虎”,通过比喻,描绘了新居周围环境的险峻与壮美。接着,“山厨富笋蕨,客至当脩脯”,预想新居的厨房里满是竹笋和蕨菜,招待客人时会准备丰盛的食物。

“野芳散红紫,粲粲五杂组”,描绘了春天野花盛开的景象,色彩斑斓。最后,“放怀山水窟,脱迹名利罟”,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山水之间自由自在,远离世俗名利的束缚。

“平泉绿野堂,盛事追往古”,引用典故,表达了对古代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像古代隐士一样,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愿学樵夫拜,相从丈人偻”,表达了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邀请。

“应笑趋炎人,奴颜八风舞”,讽刺那些追逐权势、阿谀奉承的人,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不屑和鄙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居住环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名利的疏离,以及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邀请。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送陈壮甫税使归金陵

征商廉干不言钱,异事同寮又一年。

美誉正香金濑曲,归心已在冶城边。

家传簪笏青溪谱,风送旌旗上水船。

小草相依行有日,莫须掺别重凄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姜景星(其二)

开遍梅花腊渐残,又传新历岁更端。

书生爱日惟愁晚,稚子敲冰不怕寒。

酒压蚁篘醅可拨,诗题蜡纸墨难乾。

宦游得似家居乐,一枕三竿梦寐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石窗

玲珑千丈崖,高处倚蓬莱。

山月照得白,天风吹不开。

渴龙栖古井,病鹤下苍苔。

祇有麻衣叟,时时把易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顷溧水归登官塘汤汉章义门(其二)

一塘分雨百泉流,喜作山房信宿留。

骑马傍门知不厌,坐床索酒合应羞。

生平仲举延徐稚,老去文渊忆少游。

雾豹直疑斑已露,翩翩入谷有鸣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