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雨(其二)

江南雨熟梅初黄,淮北雨冷川涨长。

人言日发二三尺,盐船衔尾还两塘。

故园大水年年汹,昔日儿童那知恐。

夜半官河浸入庭,起抱花盆垫书笼。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与淮北四月雨季的不同景象,以及诗人对故乡洪水频发的感慨。首句“江南雨熟梅初黄”,以江南梅雨季节为背景,点明了时节特征,梅子成熟,预示着雨水丰沛。接着“淮北雨冷川涨长”对比描绘淮北地区,雨水虽冷但同样使得河流水位上涨,展现了南北气候差异。

“人言日发二三尺”,描述的是雨水对土地的影响,日积月累,地面积水逐渐增高。“盐船衔尾还两塘”,则通过盐船的形象,形象地表现了雨水带来的积水现象,船只在水中排成一列,仿佛回到了两个水塘,生动地描绘了水势之盛。

后两句“故园大水年年汹,昔日儿童那知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洪水频发的深切忧虑和感慨。故乡年年洪水汹涌,而当年的孩童们或许未曾经历过这样的恐惧,暗示了洪水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

最后一句“夜半官河浸入庭,起抱花盆垫书笼”,则是诗人深夜所见情景的描写。官河(官方管理的河流)水位上涨,甚至淹进了庭院,诗人起身抱起花盆,用以防止雨水浸泡到室内,同时将书笼垫高,保护书籍不受水害。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和应对措施,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对家园安全的担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对家乡命运的深深忧虑,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202)

林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周少蕃

画地学书间兖国,磨砖作纸见周生。

吴钩自厉谁知苦,柳脚能传世谩惊。

手冻寒天资熨斗,质莹深夜映灯檠。

他时图画詶贤母,记我诗篇劝力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别三弥彦侯归试

壮志开归路,居人抑别情。

云开逢月好,风到送弦清。

便有无涯思,真非常日声。

赠言期一得,剖璞见连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坐月与归试二君

闇坐无灯思一静,暑生得月意成凉。

垂帘教作窥人态,闭户因嫌隔壁光。

欲下沈吟如顾影,送归微叹想回肠。

行人明夕江头望,照我迟迟尚念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墙下金丝蝴蝶一本冯庵移理之开花予为赋诗

初看默默随春绿,肯顾无人开始知。

桃叶前生犹可辨,雄蜂无偶亦相思。

由来评色惟推淡,一日承恩不怨迟。

头白老人欣对汝,闲庭荫暍伴思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