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二)

少年带刀剑,但识从军乐。

老大服犁锄,解佩付镕铄。

虽无献捷功,会赐力田爵。

敲冰春捣纸,刈苇秋织箔。

栎林斩冬炭,竹坞收夏箨。

四时俯有取,一饱天所酢。

君生纨绮间,欲学非其脚。

左右玉纤纤,束薪谁为缚。

勿令闻此语,翠黛頩将恶。

笑我一间茅,妇姑纷六凿。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农村生活和劳动情景的诗歌,通过对比城市官宦子弟的舒适生活与农民辛勤劳作的鲜明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刀剑”对“犁锄”,“军乐”对“镌铴”,“田爵”对“天酥”,表现出古典诗词对形式美的追求。

开篇两句“少年带刀剑,但识从军乐。老大服犁锄,解佩付镌铴。”通过对年轻士兵和老农的比较,展示了社会不同阶层的人生选择与命运。接下来的四句“敲冰春捣纸,刈苇秋织箔。栎林斩冬炭,竹坞收夏箨。”生动描绘了农民一年四季的辛勤劳作,展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利用。

中间两句“四时俯有取,一饱天所酥。”意味着不论是哪个季节,都有可以收获的东西,而“一饱”则表达了一种对简单满足的赞美。紧接着,“君生纨终间,欲学非其脚。”这两句通过对比官宦子弟与农民生活的不同,强调了社会地位与个人志向、能力之间的差异。

最后两句“左右玉纤纤,束薪谁为缚。勿令闻此语,翠黛頩将恶。”则是在表达一种对权贵子弟不切实际的生活方式的嘲讽和批判,暗示他们对于农民辛勤劳作的无知与轻视。而结尾“笑我一间茅,妇姑纷六凿。”则是诗人自嘲,对于自身未能深入理解农村生活的自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社会关怀和对人生多样性的观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三)

欲结千年实,先摧二月花。

故教穷到骨,要使寿无涯。

久已逃天网,何须服日华。

宾州在何处,为子上栖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次韵和王巩六首(其四)

邻里有异趣,何妨倾盖新。

殊方君莫厌,数面自成亲。

默坐无馀事,回光照此身。

他年赤墀下,玉立看垂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和王巩六首(其五)

平生我亦轻馀子,晚岁人谁念此翁。

巧语屡曾遭薏苡,廋词聊复托芎藭。

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

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谪始囊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和王巩六首(其六)

君家玉臂贯铜青,下客何时见目成。

勤把铅黄记宫样,莫教弦管作蛮声。

熏衣渐叹衙香少,拥髻遥怜夜语清。

记取北归携过我,南江风浪雪山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