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干戈一为用,十室九不完。
东西南北人,坏屋敢求安。
昨闻府兵下,徒跣入荆菅。
一市人尽虚,衡门驻旌竿。
还家动盈月,瓶粟久已殚。
幸兹西涧西,草堂适平宽。
竹林最无恙,秀色雨始干。
石梁不可援,更造酾风湍。
扫地山气润,开轩水声寒。
留榻依故处,援琴较初弹。
宾客稍稍来,畦蔬亦朝餐。
坐中谈时事,废食各永叹。
西峰数里外,草窃除岂难。
盛夏兵既集,翱翔彼河干。
乃知荆扬交,蝶血原野丹。
频年劳人马,未得贼肺肝。
憧憧往来地,供亿困百端。
我生固其时,飘飖愧飞翰。
这首明代马治的《官军后还西涧草堂》描绘了战乱后的社会景象和个人生活。诗的前半部分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艰难,如“干戈一为用,十室九不完”,表达了战乱的残酷和家园的破败。诗人自己“徒跣入荆菅”、“衡门驻旌竿”,流露出对动荡局势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后半部分转向诗人归家后的田园生活,他在西涧草堂找到暂时的安宁,“竹林最无恙,秀色雨始干”,展现了自然景色的清新与宁静。然而,他并未忘却现实,“西峰数里外,草窃除岂难”,表明对安全问题的警觉。诗中还提及了战事的频繁和民生的困苦,“盛夏兵既集,翱翔彼河干”,以及对结束战乱的期盼。
最后,诗人以个人的飘零生活与国家的动荡相对照,表达出深深的忧虑和自省,“我生固其时,飘飖愧飞翰”。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战争的控诉,又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的独特观察和感慨。
不详
寂寂山水郡,依依今古名。
斯人同化尽,系缆旧台倾。
汀树烟中没,寒禽沙际鸣。
无人坐垂钓,永念彼平生。
虚舟信所往,行止若无端。
适此清秋日,幡然悲路难。
竹林夜来雨,茅栋已惊寒。
一幸朋俦接,空山予少安。
斜日水南行,苍然云景清。
远山时在望,仙洞故知名。
枫叶凝秋色,藤花落晚晴。
西阳亭不见,惆怅翳榛荆。
风烟淡淡水冥冥,杜榭桥西伤我情。
闲倚溪楼望山色,鸊鹈飞处晚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