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二百零五首(其四十五)

去时还复似来时,明月芦华夜不迷。

转棹又归何处去,秋光目断水天低。

形式: 偈颂 押[齐]韵

翻译

离去时的情景仿佛回来时,明亮的月光照亮芦花夜晚也不迷茫。
船儿转了个弯又要驶向何方,眼望秋色尽头水天相接之处。

注释

去时:离开的时候。
还复:再次。
似:像。
来时:回来的时候。
明月:明亮的月亮。
芦华:芦苇花。
夜不迷:夜晚不会迷失方向。
转棹:掉转船桨。
归何处去:驶向哪里。
秋光:秋日景色。
目断:视线尽头。
水天低:水天相接,视野开阔。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偈颂二百零五首》中的第四十五首。它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行舟的画面。"去时还复似来时",表达了诗人对于归程的平静和熟悉,仿佛来时与去时并无太大差别。"明月芦华夜不迷",通过明亮的月光和洁白的芦花,营造出夜晚的宁静与朦胧,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安宁,即使在黑夜中也不会迷失方向。

"转棹又归何处去",这一句揭示了诗人行舟的目的地未定,或者在漂泊中寻找归宿,流露出淡淡的迷茫和期待。"秋光目断水天低",最后一句描绘了开阔的水面与低垂的天际线相接,秋日的景色显得辽远而寂寥,诗人凝望远方,心中满是无尽的思绪和对未来的遥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寓含了人生的漂泊与寻找,以及对未知的深深思索,展现了禅宗诗人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1298)

释正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九九)

一灯分耀百千灯,个事宗家谁也曾。

少室相传断臂可,黄梅分付坠腰能。

形式: 偈颂 押[蒸]韵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十八)

劫火炎炎是事灰,劫空空处有灵台。

更无妍丑成痕垢,妍丑俱从个里来。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一一一)

凡圣通同共一家,寂光田地看生涯。

而今选佛心空去,自有丘园开觉华。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偈颂二百零五首(其二○一)

曾到家山里许看,星河濯月霁天寒。

个时失却娘生口,始信从来鼻孔宽。

形式: 偈颂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