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亭

曲槛浮青霭,荒阶藓迹深。

云归滋乱石,鸟静啭空林。

坐怯草衣冷,书贪竹几阴。

泉声与山色,并作晚来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烟雨朦胧、静谧幽深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首句“曲槛浮青霭”,以“曲槛”点明亭子的位置,暗示其所在之地地势曲折,视线受阻,而“浮青霭”则描绘了烟雨中弥漫的轻雾,给人一种朦胧而又神秘的感觉。接着,“荒阶藓迹深”一句,通过“荒阶”和“藓迹深”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荒凉,暗示了此地的废弃与寂寞。

“云归滋乱石,鸟静啭空林”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自然界的和谐。云朵归聚于乱石之间,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隐含了时间的流转;而鸟儿在空寂的树林中静静鸣叫,则为这寂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

“坐怯草衣冷,书贪竹几阴”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感受。坐在这样的环境中,草衣之冷让人感到一丝寒意,但同时也让人更加珍惜这份宁静与清幽。而“书贪竹几阴”则体现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与追求,在竹几的阴凉下,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忘却了外界的喧嚣与烦恼。

最后,“泉声与山色,并作晚来吟”一句,将自然界的声响与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动与静、声与色交织的画面。在这宁静的傍晚时分,泉水潺潺,山色苍茫,诗人的心境也随之悠远,吟唱着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烟雨亭周围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流露,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与敬畏。

收录诗词(3)

骆骧(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漫兴

园林雨足绿阴肥,风静茅堂乳燕飞。

睡起不知春又晚,篱间花事到蔷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溪上

竹树参差映碧纱,槿篱茅屋两三家。

前溪一望人烟少,水鸟双飞上钓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孀娃篇为某氏赋

万花堆里春风窟,锦样流光莫虚掷。

绣地朝敷连理枝,画堂夜语单栖翼。

别有飞楼结半天,珊瑚钩控水晶帘。

流苏叠叠鲜花帖,帐额盈盈明月悬。

鲜花明月春偏好,二八娇娃名小小。

弱态偏随乳燕轻,芳年恰比流莺早。

乳燕流莺浪自誇,分花作貌更含葩。

不从宋玉墙窥立,羞向安仁果掷车。

十二雕阑对清晓,细细蛾眉閒自扫。

玉笋慵描交颈鸳,金莲怕踏联心草。

秪缘早岁解瑶琴,从姨学得凤凰吟。

弦弦掩抑娇难尽,句句凄清怨自深。

却嫌尽日知音少,坐向绿窗弹不了。

萍叶生憎逐水流,杨花愁杀当空搅。

来来去去碧池边,两两三三总是仙。

此际含情复含态,此时相见即相怜。

佩环无那香风绕,况是桃源春未晓。

拂地飘飘紫绣襦,称身窄窄红罗袄。

红罗紫绣荡兰烟,两情两意忽相牵。

当时自拟孤生柏,此日因成并蒂莲。

杏梁梓栱芙蓉帐,百尺珊瑚列相向。

绮凤差池弱水傍,春风缭绕高唐上。

弱水高唐路几千,讵知只在镜台前。

即教白首难分判,若比黄金未是坚。

胡然龙剑分离早,忽听鸾箫中道窅。

一朝挥手谢人间,枕落游仙魂缥缈。

仙家缥缈景色奇,紫烟绿雾结成居。

岧峣翠馆珠星缀,晻霭文疏璧月垂。

珠星璧月分交错,瑶草琪花亦堪乐。

飞琼解舞雪花翻,双成美歌珠串落。

可惜欢娱别有天,可怜侬结断肠缘。

闻说山中年似日,那知世上日如年。

深深庭馆游丝驻,寂寂笙歌空复处。

秋色偏惊折柳条,月华不动高梧树。

邻家少女未经愁,十五年光嫁五侯。

夜夜灯前调锦瑟,时时花下弄箜篌。

灯前花下心相许,此日深情复谁语。

绮窗空织锦文成,青鸟不传素书与。

梦里相逢难自凭,玉颜云鬓渐凋零。

古来薄命非由妾,试看迢迢织女星。

形式: 古风

塞上曲

单于夜合围,汉士不思归。

纵矢雕前猎,横身马上飞。

白登霜气早,青海日光微。

为有封侯骨,年年卧铁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