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许应元的《赋得章华台送刘给事使楚分封》描绘了楚王修建章华台的宏大场景与盛况,以及后来的变迁与历史的更迭。诗中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从楚王筑台的奢华到后来的衰败,再到历史的循环与变迁。
首句“君不见楚王章华初筑时”,以设问引出主题,仿佛在邀请读者一同回顾历史的辉煌时刻。接着,“方城连亘匝天池”描绘了筑台的规模之大,气势磅礴。接下来的几句“倾天转地起台榭,日月隐蔽星辰移”,进一步强调了筑台的壮观与对自然的影响,仿佛整个天地都被这宏伟工程所震撼。
“皮冠豹舄矜雄武,驰道离宫贮歌舞”则通过服饰和活动的描写,展现了筑台后的奢华生活与权力的炫耀。随后,“美人争惜颜似花,猛士犹闻力如虎”两句,通过美女与勇士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氛围。
然而,好景不长,“只知桂焰薰华屋,不道陂陀生灌木”暗示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繁华逐渐被遗忘,自然环境开始侵袭,象征着盛极而衰的历史规律。接着,“簪履无复昔宾游,山川依旧开侯服”表达了昔日宾客云集的景象不再,但山川依旧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天王汉水起飞龙,赤社灵光照祝融”两句,似乎预示着新的力量崛起,历史的车轮继续向前。接下来,“已准虞巡觐群后,还循汉策广分封”描述了新的统治者继承并扩大了原有的封地制度,象征着历史的循环与延续。
“乘车远自青霄下,朔雪龙旌飒沾洒”描绘了使者远行的场景,既有壮丽的气势,也蕴含着历史的沧桑感。“玉节初分碣石宫,广乐先陈洞庭野”则通过乐器的使用,展现了音乐在不同场合中的作用,以及其跨越时空的魅力。
“洞庭潇湘水拍堤,回皋曲岸思凄迷”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氛围,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哀愁与怀念。“啼竹曾缄帝子恨,纫兰欲缀侍臣衣”则通过具体的物象,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怀念。
最后,“侍臣给事明光里,子政才贤时罕比”赞美了当时的官员才能出众,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独特价值。“已知意气开衡云,还见篇章倾下里”表达了对才华横溢者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传承与影响。
“郢路燕畿万里馀,遥看三户壮黄图”通过地理距离的描述,展现了广阔的空间视野,以及对国家版图的自豪感。“归来定有兴都赋,岂向荒台怨久芜”则以乐观的态度展望未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与对未来发展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历史的辉煌与变迁,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