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洞庭仙使日相乘,君自扁舟似李膺。
江雨茫茫江草遍,不知何处是巴陵。
此诗描绘了一幅洞庭湖上仙人与诗人相乘之景,诗人乘坐扁舟,仿佛是东汉名士李膺一般,飘逸出尘。江面烟雨蒙蒙,江边绿草如茵,一派苍茫景象,却不知何处才是巴陵之地。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意境,将送别之情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悠远深邃的艺术氛围。李攀龙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同时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体现了明代诗歌的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不详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锦帆南入楚云重,江上遥看衡岳峰。
落日苍茫秋不断,青天七十二芙蓉。
仙郎歌动白云秋,酒满金樽月满楼。
借问西园飞盖客,座中谁不似应刘。
春风跃马出长安,送别江南路渺漫。
共说丰城龙剑气,到时还向狱中看。
庐山北望楚天分,君去扬帆入綵云。
草色秋迷彭蠡泽,不知何处吊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