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垂杨·秋柳》由清代诗人李荃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柳树在凄风苦雨中凋零的画面,充满了悲凉与哀愁的情感。
开篇“秋风袅袅”,以轻柔的秋风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接着,“渚芦叶乱,井梧阴小”两句,通过描写芦苇随风摇曳、梧桐树下阴暗的小径,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景象。
“极目萧条,几枝衰柳垂官道,丝丝摇落同荒草。”这四句直接点明主题,将目光聚焦于垂柳之上。衰败的柳树垂挂在官道两旁,与周围的荒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柳树的摇曳仿佛是秋风的叹息,与荒草共同诉说着季节更迭的无奈与哀伤。
“怅张绪、风流已渺。想章台、无数栖鸦,绾暗愁多少。”这里运用典故,借张绪和章台的故事,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失落。栖鸦的鸣叫,似乎在为逝去的美好哀悼,暗含着无尽的愁绪。
“一自尊前折了,但疏雨暮云,断烟斜照。”这一段描述了柳树在风雨中的命运,它曾经在尊前被折取,如今只能面对着稀疏的雨点、傍晚的云彩、断续的烟雾和斜照的阳光,孤独地度过余生。
“莫上妆楼,树犹如此飘零早。”这句话借用“树犹如此”的典故,表达了对柳树过早凋零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声声羌笛添愁抱。漫相怨,青青今老。”羌笛的声音在空中回荡,增添了几分愁绪。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哀叹。
最后,“更谁怜、残月晓风,人去杳。”这句话点明了孤独与寂寞的主题,即使在残月的照耀下,拂晓的微风中,也无人能理解或陪伴,表达了深深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秋柳的描绘,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凄美与哀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富有画面感,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