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忠武王箭歌题垂虹桥亭

淮王昔下江南城,万灶兵拥双霓旌。

锦裘绣帽白玉带,金戈铁马红鞶缨。

皂雕羽箭三十六,一一插向鲨鱼箙。

鹿麛昼号猿抱木,王师所过全生育。

彤弓亲授圣天子,弓影射入东吴水。

水波恍浸铜柱标,仰见浮屠半霄起。

王当是时戢武功,指顾草树生春风。

宋家降玺朝暮得,思罢贯革垂无穷。

浮屠上层龙所宫,宝盘绀碧莲花同。

弦张满月报驺发,忽露半笴芗云中。

铙歌啁轰鼓笳竞,父老顿足欢声应。

泗州使返睢阳亡,汉关将入天山定。

两贤成败关衰盛,雄材逸气王谁并?

我浮扁舟五湖兴,载拜何由重安靖,猛士经过合深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淮王昔日在江南征战的壮丽场景,以淮王统帅大军的形象开篇,强调其军容之盛和装备精良。诗人通过“锦裘”、“绣帽”、“白玉带”、“金戈铁马”等细节,展现了淮王的威严与华丽。接着,描述了淮王箭术高超,箭矢如雨,连鲨鱼之矢都能准确命中目标,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淮王的仁德也体现在对百姓的保护上,军队所过之处,人民得以安宁生育。随后,淮王得到天子的彤弓亲授,象征着权力与荣耀。他的影响力甚至穿透了吴地的水面,影响到地标和佛塔。在淮王息兵之时,国家呈现出和平繁荣的景象,宋家政权迅速归降,显示出淮王的决策力。

诗中提到的“浮屠”(佛塔)和“宝盘”,暗示了淮王的宗教信仰和财富积累。然而,尽管淮王功绩显著,但诗人也暗示了他可能过于依赖武力,最终导致了“泗州使返”和“汉关将入”的变化,暗示了淮王的失势。诗人反思历史,认为即使是英雄人物,也需要谨慎行事,以免导致国家的动荡。

整首诗以淮王的兴衰为线索,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后人的警示,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87)

王逢(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至正中,作《河清颂》,台臣荐之,称疾辞。避乱于淞之青龙江,再迁上海乌泥泾,筑草堂以居,自号最闲园丁。辞张士诚征辟,而为之划策,使降元以拒朱氏。明洪武十五年以文学录用,有司敦迫上道,坚卧不起。自称席帽山人。诗多怀古伤今,于张氏之亡,颇多感慨。有《梧溪诗集》七卷,记载元、明之际人才国事,多史家所未备

  • 字:原吉
  • 籍贯:元明间常州府江阴
  • 生卒年:1319—1388

相关古诗词

读谢太皇诏稿

半壁星河两鬓丝,月华长照素帘垂。

衣冠在野收亡命,烽火连营倒义旗。

天地昼昏忧社稷,江淮春涨泣孤嫠。

十行哀诏无多字,落叶虚窗万古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题垂虹桥亭

长虹垂绝岸,形势压东吴。

风雨三江合,梯航百粤趋。

葑田连沮洳,鲛室乱鱼凫。

私怪鸱夷子,初心握霸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敬题谕淮安朱安抚诏后

九鼎沸莫止,大厦倾莫支。

太阴初阳不得烛下土,小龙望望闽之陲。

六宫掩泣向北去,孤臣凭城尚南顾。

也知天命有所归,忍为生灵贷生路。

当时不死良为此,至今人说姜与李。

君家富贵八十年,露台风馆啼猩鬼。

世事茫茫难具论,遗诏幸得传诸孙。

乌丝细字书题罢,黄叶乘秋正打门。

形式: 古风

奉寄赵伯器参政尹时中员外五十韵

诏立淮南省,符张阃外兵。

风雷朝焕发,牛斗夜精明。

参政材超伟,元僚器老成。

武林多树政,禁籞旧蜚英。

凤暖文章蔚,鲲秋羽翼横。

天池今并奋,嶰管后和鸣。

地要尤膏沃,时危必战争。

辅车依海岱,衣带限蛮荆。

玉叶开王邸,烟花匝子城。

万艘盐雪积,千里稻云平。

织贝殊珍粲,红楼艳曲萦。

并缘胥狡黠,货殖驵骄盈。

汝祲初萌起,河流浸妄行。

镇绥增屏翰,赞画授权衡。

爱稼须除螣,怜牛贵搏虻。

式蛙曾霸主,斩马乃书生。

青汗三千牍,丹心一寸诚。

相臣连万骑,郡邑望双旌。

甓社湖移蚌,缲丝井露鲸。

里无安堵乐,野有望尘惊。

舄卤烟侵燧,孤嫠胆碎钲。

五贤迷古辙,六咏歇新赓。

瓦砾皆王土,逋逃本尔氓。

长驱劳组练,尽扫愧欃枪。

喻拟相如檄,降惩白起坑。

跋胡狼曷备,毒尾虿难撄。

济猛收神略,疏恩涣虏情。

伫闻鹿栅下,莫作鬼方征。

回鹘卑唐室,天骄挠汉营。

乾坤一羽扇,社稷几羊羹。

杕杜交加影,芙蓉袅娜茎。

超然延爽笏,肃若卫寒更。

虑念真如是,功勋孰与京。

誓清怀晋逖,虚左慕齐婴。

好定龙蟠价,毋登狗盗名。

石洪重胤辟,韩愈建封迎。

故典何其盛,斯文与有荣。

中州襟陕陇,上国掖幽并。

麟阁将来绘,鸡坛宿昔盟。

刍荛言慎择,葵藿义同倾。契阔商参恨,栖迟?亩耕。

小斋馀苜蓿,四境半芜菁。

酒忆涓涓缥,鲂炊个个赪。

悲歌垂短褐,慷慨眷长缨。

亲病常忧惧,身奇鲜弟兄。

君公终隐迹,充国燀家声。

楚角关山晚,吴陵草树晴。

莺知幽谷候,雁识大江程。

报政梅全发,封诗月迥清。

遥应语何逊,开閤少阴铿。

形式: 排律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