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禅意的画面。诗人释契嵩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隐士与来访者之间的一次偶然相遇。首句“数曲青溪山数重,山深日暮已鸣钟”描绘了山间溪流曲折蜿蜒,群山环绕,日暮时分,山寺的钟声悠扬响起,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静谧氛围。
接着,“忽闻行客门前语,来觅幽人林下踪”则生动地刻画了访客偶然间听到隐士的谈话,进而寻踪而至的情景。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暗示了隐士生活的神秘与超脱。
“初接风流殊历落,更张灯火倍迎逢”两句,通过访客与隐士初次见面时的场景,展现了两人之间的风雅与亲切。初见时的略显拘谨,随着灯火的点亮,气氛变得更为融洽,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相互理解。
最后,“不须便去疑无待,已有黄粮在宿舂”表达了对隐士生活态度的赞赏。诗人认为,不必急于离去,因为这里已经准备好了等待客人的食物——黄粮,象征着隐士们虽远离尘世,但依然热情款待来访者,体现了他们内心的平和与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隐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人与人之间超越世俗的真挚情感,充满了禅意和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