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表达了对江山破碎、人才凋零的感慨。"萧条如此山河"直接揭示了国家的衰败景象,"起悲歌"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哀痛与无奈。"何处风摧兰蕙瘁湘波"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兰蕙比喻为贤良之士,湘波可能暗指湘江,暗示这些人才遭受到无情的摧残。
"苍天醉,苍梧怨,奈人何"三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怨之情,苍天仿佛醉酒,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而苍梧(传说中的凤凰栖息之地)的哀怨,更增添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悲叹。最后,"凄绝沪西门外月明多"以景结情,沪西门外的明亮月光映照着凄凉的场景,强化了诗人对周湘云女史以及其他不幸者的深深怀念和哀悼。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社会动荡时期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