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春日途经野塘

世乱他乡见落梅,野塘晴暖独徘徊。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经历大乱,流落到南国他乡,独自徘徊,在落梅如雪的晴光野塘。
渔舟惊起水鸟,又翩然落下;拂不去的杨花,飘飘扑来偎人依傍。
昔日的友好知己啊,而今多已逝去,我和庾信一样,暮年诗赋满怀悲怆。
眼看繁华的宫阙街市毁成瓦砾,天崩地陷了,惨痛的浩劫大殃。

注释

途经:路过。
季重:吴质字。
子山:庾信字。
朝市:朝廷与市肆。
陵谷:高岸、深谷。
劫:梵语“劫波”的省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战乱之后的春日,行走于异乡之地的情景。诗人以落梅为背景,表现出对世事变迁、个人遭遇的无尽哀思。

"世乱他乡见落梅" 这一句设定了全诗的基调,战乱导致的国破家亡,使得诗人在异乡看到落梅,不禁感慨万千。"野塘晴暖独裴回" 描述诗人独自一人在温暖的春日里漫步于野塘边,心中充满了孤独和寂寞。

"船冲水鸟飞还住,袖拂杨花去却来"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行走之中,看到船只与水鸟之间的互动,以及自己在春风中穿梭,衣袖不时被扬起的杨花所触,这些都是对流年易逝、世事无常的隐喻。

"季重旧游多丧逝,子山新赋极悲哀" 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失落之感,以及在新的环境中所写下的作品充满了悲凉的情绪。

最后两句 "眼看朝市成陵谷,始信昆明是劫灰" 则直接描绘出了战乱后的荒废景象,朝市变成了空旷的陵谷,而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只剩下一片劫灰。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象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对于历史、命运深刻反思的体现。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战乱给个人带来的无尽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永恒追寻。

收录诗词(340)

韩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 字:致光
  • 号:致尧
  •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 生卒年: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相关古诗词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使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枕流方采北山薇,驿骑交迎市道儿。

雾豹秪忧无石室,泥鳅唯要有洿池。

不羞莽卓黄金印,却笑羲皇白接䍦。

莫负美名书信史,清风埽地更无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余寓汀州沙县病中闻前郑左丞璘随外镇举荐赴洛兼云继有急徵旋见脂辖因作七言四韵戏以赠之或冀其感悟也

莫恨当年入用迟,通材何处不逢知。

桑田变后新舟楫,华表归来旧路岐。

公干寂寥甘坐废,子牟欢抃促行期。

移都已改侯王第,惆怅沙堤别筑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别锦儿

一尺红绡一首诗,赠君相别两相思。

画眉今日空留语,解佩他年更可期。

临去莫论交颈意,清歌休著断肠词。

出门何事休惆怅,曾梦良人折桂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即目二首(其一)

万古离怀憎物色,几生愁绪溺风光。

废城沃土肥春草,野渡空船荡夕阳。

倚道向人多脉脉,为情因酒易伥伥。

宦途弃掷须甘分,回避红尘是所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