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钓头曾未曲些些,静向江滨度岁华。
酌山茗,折芦花,谁言埋没在烟霞。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游子的生活状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淡泊明志、超脱世俗的心境。
“钓头曾未曲些些”一句,以钓鱼为喻,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平静无忧的生活和心态。这里的“曲”指的是鱼竿的弯曲,也隐含着时间流逝的意象,但却是“些些”,即轻微、不显著,表明时间在诗人的感受中几乎没有留下痕迹。
接着,“静向江滨度岁华”则直接描绘了诗人面对江水,安静地度过时光。这里的“静”字深化了前文的意境,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而“江滨”作为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有着物我两忘、超然世外之感。
下两句,“酌山茗,折芦花”,则是对诗人日常生活的一种写实。诗人在深山中品尝野趣(“酌山茗”),同时手折芦花,这些行为都是在自然中寻找乐趣的体现。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象和动作,增强了画面感,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喜悦。
最后,“谁言埋没在烟霞”则是在反驳外界可能对诗人生平的误解。这里的“烟霞”通常指的是远离尘世、隐逸于自然之中的生活状态。而“谁言”表达了一种质疑,诗人并不认同别人认为自己埋没在无名之中,而是选择了这样一种超脱物外、自得其乐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行为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不详
吾自无心无事间,此心祇有水云关。
携钓竹,混尘寰,喧静都来离又闲。
晴川清濑水横流,潇洒元同不系舟。
长自在,任夷犹,将心随逐几时休。
欧冶铦锋价最高,海中收得用吹毛。
龙凤绕,鬼神号,不见全牛可下刀。
本是钓鱼船上客,偶力须发著袈裟。
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深依旧宿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