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怀古

青山蹀躞从西来,延平之城当其隈。

危峦万仞飞雉堞,高楼杰阁横江开。

大江日夜水东注,逆浪卷将山影去。

峰回舟转不见城,双塔亭亭锁归路。

建瓴势扼八闽吭,此地宁曰非岩疆。

壮哉当年陈将军,百死不肯归高皇。

吾闻有元当季年,兵戈满眼妖氛缠。

盐徒走卒皆起事,平原白骨生烽烟。

皇觉寺僧出淮右,五载群雄同授首。

将军若使从中原,中山开平安足论。

宁为鸡口勿牛后,丈夫固当自不朽。

不然亦作元遗臣,岂能俯首事他人。

汤公诛死廖公反,将军若降亦不免。

扣舷我为将军歌,江声浩浩悲风多。

青山绿水仍无恙,教陵松柏今如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龚景瀚的《延平怀古》描绘了延平城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沉思。首句“青山蹀躞从西来”,以青山移动的动态画面引出延平城,展现了地理环境的雄浑。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危峦万仞飞雉堞”和“高楼杰阁横江开”描绘了城墙的险峻与建筑的壮观。

诗中借大江的东流和逆浪,寓言历史的更迭,“峰回舟转不见城,双塔亭亭锁归路”,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变化和英雄的消失。诗人接着赞扬陈将军的英勇,他坚守原则,拒绝归顺元朝,表达了对忠贞气节的敬仰。

诗的后半部分回顾了元末的社会动荡和陈将军的抗争,以及皇觉寺僧的领导作用。诗人假设如果陈将军选择跟随中原势力,可能会有不同的结局。最后,诗人以“宁为鸡口勿牛后”表达出宁愿独立自主也不愿屈服于他人的决心,即使成为遗臣,也绝不低头。

结尾处,诗人感慨“汤公诛死廖公反”,暗示历史的残酷,而“教陵松柏今如何”则以陵墓的松柏象征英雄的永恒,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深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借古抒怀,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

收录诗词(9)

龚景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安庆谒余忠宣公墓

石人挑动黄河岸,汝颍蕲黄先作乱。

二十四郡无平原,守臣望风如鼠窜。

谁欤健者忠宣公,孤城血战波涛中。

江淮蔽障岂敢必,尺寸亦以完吾忠。

清水塘边公死处,血化为磷香入土。

墓门松柏风萧萧,行人泪滴秋江雨。

同志惟闻泰与李,元室科名三人耳。

?城何似石头城,千载宁为袁粲死。

太仆当年最有名,可怜国史竟无成。

寺僧真误乃公事,白发兴朝闻履声。

形式: 古风

即事

出邑瘠而僻,古不通舟车。

我来当四月,斗米三百余。

中家力已殚,贫者将何如。

有司急民隐,力请开仓储。

恻然语众民,为我待须臾。

兹邑距大府,迢迢千里途。

大吏坐堂皇,幕客省文书。

市区例供应,朝夕进所需。

价廉米又凿,反斥斯言诬。

有司默无策,束手徒嗟吁。

贫民不敢怨,忍饥对妻孥。

新禾登尚早,粒米真如珠。

矫诏赈河内,吾思汲长孺。

形式: 古风

过六盘山纪事

六盘昨夜雷雨作,山东飞雨山西雹。

天公岂独惎西民,划尽田禾一何虐。

青者胡麻黄者麦,荞麦花开红间白。

可怜昨日异今朝,败穗残花满阡陌。

夏禾已熟不到口,秋禾尚弱更何有。

男啼妇哭向田中,不望苍天望父母。

长官清晨巡所部,走马田间相劳苦。

回衙泣草告灾书,八羽星飞达大府。

形式: 古风

正月六日安国镇道中

积雪半遮山,残冰犹在地。

旭日射车窗,盎然有暖意。

柳芽苞欲放,草色淡如睡。

青葱未可言,各各含生气。

因思前夜冷,缩脚不成寐。

相去未经句,寒暄何太异。

物极势必反,阳开本阴閟。

至此见天心,因之悟人事。

今兹看长养,畅畅群生遂。

寄语苦寒人,慎勿怨憔悴。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