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佛旸的《月夜过雷塘道中》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凄美景象。诗人以“谁唱吴歌古渡头”起笔,引发听觉上的画面,仿佛能听见悠扬的歌声在古老的渡口回荡,带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接着,“一声清怨过迷楼”,将听觉与视觉结合,迷楼的意象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情感的复杂性。
“凄凉满地芦花月”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月光洒在白茫茫的芦花上,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而“撩乱连天鸿雁秋”则通过大雁南飞的动态,强化了季节的转换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接下来,诗人运用比喻,将寒霜覆盖的树木比作昔日华丽的绮丽,废弃水塘中的残迹仍似名贵的玉钩,暗示了世事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道人不为繁华感,午夜行吟别有愁”收束,表达了自己超然于世俗繁华之外的情感,即使在这样的月夜独行,也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愁绪。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月夜雷塘的独特韵味和诗人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