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过雷塘道中

谁唱吴歌古渡头,一声清怨过迷楼。

凄凉满地芦花月,撩乱连天鸿雁秋。

寒树著霜犹是绮,废塘埋玉尚名钩。

道人不为繁华感,午夜行吟别有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清代佛旸的《月夜过雷塘道中》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凄美景象。诗人以“谁唱吴歌古渡头”起笔,引发听觉上的画面,仿佛能听见悠扬的歌声在古老的渡口回荡,带出一丝淡淡的哀愁。接着,“一声清怨过迷楼”,将听觉与视觉结合,迷楼的意象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情感的复杂性。

“凄凉满地芦花月”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寂,月光洒在白茫茫的芦花上,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而“撩乱连天鸿雁秋”则通过大雁南飞的动态,强化了季节的转换和诗人内心的孤寂。接下来,诗人运用比喻,将寒霜覆盖的树木比作昔日华丽的绮丽,废弃水塘中的残迹仍似名贵的玉钩,暗示了世事变迁和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道人不为繁华感,午夜行吟别有愁”收束,表达了自己超然于世俗繁华之外的情感,即使在这样的月夜独行,也有着深深的忧虑和愁绪。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月夜雷塘的独特韵味和诗人的心境。

收录诗词(3)

佛旸(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两鹤

昔年两白鹤,巢我青松林。

夜寒时警露,众壑流清音。

一鹤恋故栖,孑焉守云岑。

一鹤忽遐举,天路探幽深。

神山境恍惚,浩浩谁能寻。

惊飙吹未息,素羽愁难任。

故林遥待汝,贞此岩阿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落梅

和风和雨点苔纹,漠漠残香静里闻。

林下积来全似雪,岭头飞去半为云。

不须横管吹江郭,最惜空枝冷夕曛。

回首孤山山下路,霜禽粉蝶任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悼鹤次蒋迪甫太史韵

病久胎禽剩瘦形,朝来羽化竟冥冥。

孤情望断林间影,秃笔书残石上铭。

苔径忽空新印迹,松巢忍见旧遗翎。

高人从此添离索,哀怨还如失一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口占与西涧佥宪

汀南庵北往来频,臭味何如支许亲。

相对莫教分主客,何人不是客中身。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