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司徒侍中中秋遇雨韵

要尽宾欢醉绣筵,准凭良月作夤缘。

孤光已蔽浮云外,众目犹倾小雨前。

声入鬓毛同飒飒,润生林叶自娟娟。

宴杯才撤寒蟾露,疏影参差魄正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要尽力在宴席上让宾客尽兴,借助美好的月色来增添缘分。
孤零零的月光已被浮云遮挡在外,众人的目光仍然聚焦在稀疏的小雨之前。
声音融入耳畔,如同飒飒风声,滋润着树叶,它们显得格外娇嫩。
宴会刚结束,寒气中的月亮露出了清冷的光辉,稀疏的树影交错,月亮正好圆满。

注释

要尽:极力。
宾欢:宾客的欢乐。
绣筵:华丽的宴席。
准凭:凭借。
良月:美好的月亮。
作夤缘:增加缘分。
孤光:孤独的月光。
蔽:遮蔽。
浮云外:云层之外。
众目:众人的目光。
小雨前:小雨即将来临。
声入鬓毛:声音进入耳朵。
飒飒:形容声音轻快。
润生:滋润生长。
林叶:树林的叶子。
娟娟:娇柔的样子。
宴杯:宴会的酒杯。
撤:撤去。
寒蟾露:寒冷月光下的露珠。
疏影:稀疏的树影。
魄正圆:月亮正好圆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奉和司徒侍中中秋遇雨韵》,描绘了中秋之夜宴饮欢聚的场景,因突如其来的雨而略有遗憾,但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相结合。首句“要尽宾欢醉绣筵”表达了主人尽力营造欢乐气氛的愿望,而“准凭良月作夤缘”则暗示着原本期待的明亮月色未能如愿。

“孤光已蔽浮云外,众目犹倾小雨前”描绘了月光被乌云遮挡,人们仍期待雨后月出的画面,流露出对明月的向往和对雨过天晴的期盼。接下来,“声入鬓毛同飒飒,润生林叶自娟娟”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绘,写出雨声轻柔,滋润万物的动态美,尽管雨下,景色依然清新。

尾联“宴杯才撤寒蟾露,疏影参差魄正圆”以宴席结束,寒气中的月亮露出来,以及稀疏树影映照下的圆满月形收束全诗,寓意即使环境变化,中秋佳节的团圆之意不减,暗含对人情世故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中秋遇雨的背景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情的深沉思考,寓情于景,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833)

强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和龙兴灯夕

结綵仙山对净坊,曳珠宾履捧台光。

灯摇夜月天形动,歌聒春风物态狂。

刻烛诗成传魏国,吐茵酒酽醉程乡。

今年始彻清宵禁,倍觉都人乐意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奉和经略司徒侍中垂萝洞之什

洞里流泉过几家,洞门一醉兴何赊。

桐飘欲下题诗叶,桃笑犹存误客花。

清结晚阴堪宿鸟,绿牵春蔓拟藏蛇。

相君宴喜缘宾乐,浐上谁人合姓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奉陪韩魏公燕王氏园亭席上赋诗留题二首(其二)

滏阳宾客摆尘羁,一笑名园万事遗。

细草幽花多自种,閒云静月最相宜。

乡人乘暇就携酒,野客寻春来赋诗。

白发朱衫犹幕府,南归已觉十年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奉陪韩魏公燕王氏园亭席上赋诗留题二首(其一)

脱去尘官一屣轻,十年世网羡冥冥。

幽花笑晚新诗就,好鸟啼春宿酒醒。

辞客醉题红粉壁,相君高宴绿阴亭。

邺人应怪三台畔,今夜光联处士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