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期间在苏州送别归家的人时的景象与情感。首句“江城寒食下”,点明了地点和时节,寒食节是古代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扫墓、踏青的习俗,此时江南的城池笼罩在一片清冷之中。接着,“花木惨离魂”一句,以花木的凋零来象征离别的哀伤,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
“几宿投山寺,孤帆过海门”描述了送别者在寒食节期间,可能因为路途遥远或思念之情而选择在山寺停留数夜,等待送别之人。而“孤帆过海门”则形象地表现了归家之人的行程,一叶孤舟穿越大海,前往彼岸,隐含着对归家之人的期盼与祝福。
“篷声泼火雨,柳色禁烟村”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情境。风雨交加中篷声响起,仿佛是自然界的哀歌;而禁烟的村庄里,柳树依然绿意盎然,却也暗示着离别后的寂静与孤独。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人的深切关怀与不舍。
最后,“定省高堂后,斑衣减泪痕”则是对归家之人的一种期待与祝愿。在父母面前尽孝道之后,希望他能带着家庭的温暖与和谐,减少旅途中的忧愁与泪水,平安归来。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寒食节送别与思乡的主题,以及对亲情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