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寄谢许左史刊倡和集》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诗中以“平台左史”开篇,巧妙地将寄赠对象与古代文士的雅称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文脉相承、风流依旧的意境。接着,“开卷风流见往时”,诗人通过阅读对方的著作,仿佛穿越时空,重逢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许左史作品的赞赏与怀念。
“已自游梁词赋长,翻因御李姓名疑。”这两句运用了典故,游梁指的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活动,词赋长则暗示了许左史在文学上的成就;而“御李”则可能暗指与李姓人物的某种联系或误会,此处用以增添诗的韵味,同时也为下文的转折埋下伏笔。
“玄经竟为何人出,郢调除非和客知。”这两句进一步探讨了文学创作的真谛与传承。玄经,意指深奥的学问或经典之作;郢调,则源自楚辞中的郢都之音,比喻高妙的艺术风格。诗人在此提出疑问,真正的文学经典或高妙艺术是如何诞生的?只有知音才能真正理解并欣赏。
最后,“君有明珠堪照乘,更烦清影及茅茨。”诗人以“明珠”比喻许左史的才华,希望他能像明珠一样照亮前行的道路;同时,也表达了希望对方的作品能惠及更多人,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能从中获得启发与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许左史作品的赞美、对文学创作的思考以及对传播知识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文学事业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