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化主(其一)

即心即佛眼中屑,非心非佛转乖真。

大唐国里无南北,尽是灵山一会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心即是佛,看万物如尘埃,若非真心,修行就偏离了正道。
在大唐盛世,不分地域差异,所有人都是灵山法会的参与者。

注释

即心即佛:心即是佛,强调内心的觉悟和佛性。
眼中屑:视万物如尘埃,表示看破红尘。
非心非佛:不是刻意追求佛也不是远离佛,指自然状态。
乖真:偏离了真实或正道。
大唐国:唐朝的代称,代表盛世。
无南北:不分地域差异,强调统一。
灵山一会人:灵山比喻佛法圣地,一会人指聚集在一起修行的人。

鉴赏

这首诗名为《送化主(其一)》,作者为宋代的佛教僧侣释崇岳。诗中表达了一种禅宗的观念,强调内心即是佛,不执着于任何形式或概念化的佛像,认为真正的佛法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即心即佛眼中屑",意谓佛性就在每个人的当下心中,连佛像在旁也显得微不足道。"非心非佛转乖真",进一步指出过分追求外在的佛像或概念反而偏离了真实的佛法。"大唐国里无南北,尽是灵山一会人",以唐朝的地域广阔象征佛法普照,无论何处,只要具备真心悟性,皆可称为“灵山一会人”,即具备佛性的众生。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禅宗关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思想,强调内在修行的重要性,以及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收录诗词(250)

释崇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一三二~一二○二),俗姓吴。二十三岁受戒於大明寺。首谒灵石妙禅师,继见大慧杲禅师於径山。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得度於临安西湖白莲精舍,此后遍历江浙诸老宿之门。后入闽见乾元木庵永禅师,逾年,见密庵於衢之西山,从之移蒋山、华藏、径山。密庵迁灵隐,命为首座。不久出世於平江府阳山澄照寺。后徙江阴军君山报恩之光孝寺、无为军冶父山实际寺、饶州荐福寺、明州香山智度寺、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诏住临安府景德灵隐寺,居六年,道盛行,得法者众。嘉泰二年卒,年七十一

  • 号:松源
  • 籍贯:处州龙泉(今属浙江)

相关古诗词

送化主(其七)

败坏多年笤帚桩,等闲拈起定宗纲。

这些标格天然别,不比诸方孟八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送光长老住显亲

同条端的不同条,个个沩山水牯牛。

一做这般虫豸去,牵犁拽杷几时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送泉州化主

少林无孔笛横吹,此曲谁人和得亲。

向晓洛阳江上路,一声唤起几多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送琉书记还长乐(其二)

瓯闽佛法半生灭,江浙丛林日渐凋。

携手十年如一默,孰云生死不同条。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