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病起

瘦却腮红,愁消黛绿,病中辜负年光。

连日春晴,卷帘几阵花香。

空教赢得春光好,到如今、怕说春长。

又何须、药驻红颜,衣斗新妆。

惊回一枕当年梦,问儿家往事,说也堪伤。

芳草无情,依然绿遍池塘。

啼痕镇日萦罗帕,尽由它、湿透鸳鸯。

漫凄凉、身似春蚕,心似秋霜。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鉴赏

这首《高阳台·病起》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病愈后对过往时光的追忆与感慨。词中运用了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

“瘦却腮红,愁消黛绿”,开篇即以女子病后的身体变化,暗示其内心的痛苦与忧愁。腮红消瘦,黛眉褪色,不仅描绘了外在形象的变化,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她因病而产生的精神负担。

“连日春晴,卷帘几阵花香”,春天的明媚景象与女子的病体形成对比,花香虽美,却难以驱散她心中的愁绪。这句通过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物心境的落差,增强了情感的张力。

“空教赢得春光好,到如今、怕说春长”,表达了女子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珍惜,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恐惧。她害怕提及春天的漫长,似乎是对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

“惊回一枕当年梦,问儿家往事,说也堪伤”,词人通过梦境的回忆,将读者带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她询问着过去的往事,却发现那些记忆充满了悲伤,无法言说的痛楚。

“芳草无情,依然绿遍池塘”,芳草的生长与池塘的碧绿,象征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与女子的个人命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她面对时光流逝时的无力感。

“啼痕镇日萦罗帕,尽由它、湿透鸳鸯”,通过描述女子每日擦拭泪水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她的哀伤与孤独。泪水不仅湿透了罗帕,甚至仿佛浸透了鸳鸯,暗示了她情感的深沉与复杂。

“漫凄凉、身似春蚕,心似秋霜”,最后两句以比喻的手法,将女子比作身如春蚕、心似秋霜,形象地表达了她生命的脆弱与内心的寒冷。春蚕终将化为蛹,而她的心却如同秋天的霜一样冷硬,暗示了她对未来的悲观与绝望。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在病愈后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展现了女性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状态。

收录诗词(42)

吕采芝(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菩萨蛮.春暮

远山蹙损伤心黛。柔肠未满伤心债。闻说又春归。

残红扑绣帷。恹恹支病骨。偷傍桃花泣。

燕子亦多情。寻春到旧棂。

形式: 词牌: 菩萨蛮

高阳台.自题停琴伫月图小影

鹤友琴交,云盟月契,也曾自许清幽。

桐叶风翻,泠然已是新秋。

轻绡漫试罗襦薄,恨年光、总付悠悠。

问长空、一样清辉,为恁迟留。

从今忆昔都如梦,自赏音人去,未谱清讴。

云暗银屏,凭栏触目牵牛。

今生命薄原如纸,又何消、写出新愁。

最堪怜、石上三生,缘在情休。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高阳台.平湖秋感

败叶凝黄,枯芦减碧,长堤已是秋深。

无限凄凉,扁舟独倚纱棂。

湖广一片清如画,对愁颜、倍觉销魂。

叹年来、瘦骨支离,照影分明。

寒蛩不用吟衰草,纵哀吟百遍,谁解怜卿。

天阔云低,孤鸿共我南征。

青衫非是江州湿,掩啼痕、别有伤心。

任凭它、冷月澄辉,难證前身。

形式: 词牌: 高阳台

如梦令.春雨

香梦乍回绣枕。春色半帘人静。

风雨妒芳菲,不管叶柔枝嫩。休问。休问。

应是绿残红褪。

形式: 词牌: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