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国初耆俊满西昌,文采风流重二王。
我忆为童随杖舄,筼筜谷里听琳琅。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初期西昌地区的文人雅士聚集,其中特别提到了对王羲之和王献之两位书法大家的推崇。诗人回忆起自己年幼时跟随长辈,曾在筼筜谷中聆听他们的谈吐与琴声,充满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与敬仰。诗中通过“耆俊”、“文采风流”等词汇,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高雅情趣。杨士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古代文人聚会的生动画面,表达了对前辈文人的景仰之情以及对童年美好记忆的追忆。
不详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最忆琼台太守贤,早从林馆究微言。
寻源曾溯羲文上,细论先天与后天。
临澴千岁散枝繁,又到虹溪几叶孙。
溪上森森皆玉立,只应诗句咏淇园。
少日林泉共隐沦,披衣扫石荫晴云。
前年重过嬉游地,亲见诗人咏五君。
叨禄京华总白颠,天恩有典赐归田。
煮茶亭上伴烧笋,更折长竿共钓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