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

咄咄长廊下,倡歌谁为闻。

世人皆梦寐,之子独风云。

土净菩提路,天垂星斗文。

犹存顶神咒,至语未曾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咄咄》,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对“长廊”、“菩提路”和“星斗文”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氛围。

首句“咄咄长廊下”,以“咄咄”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追问与质疑的氛围,引人思考。接着,“倡歌谁为闻”一句,将视线从外在的景象转向内在的情感,提出疑问:在这悠长的长廊之下,是谁在歌唱,又有谁能听见这歌声?这一问,不仅揭示了诗人对孤独与共鸣的思考,也暗示了诗歌主题的深层含义。

“世人皆梦寐,之子独风云”两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反思。世人或许都在追逐着各自的梦寐,但只有“之子”(这里指诗人自己或理想中的个体)能够像云一样自由飘逸,如风一般无拘无束。这种对比,既是对现实束缚的讽刺,也是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土净菩提路,天垂星斗文”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精神追求的描绘。在诗人眼中,纯净的土地象征着心灵的净土,而“菩提路”则指向了精神成长与觉悟的道路。同时,“天垂星斗文”则以星空的壮丽比喻精神世界的广阔与深邃,暗示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无限可能。

最后,“犹存顶神咒,至语未曾分”两句,收束全诗,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对终极真理的探索。这里的“顶神咒”可能指的是某种超越世俗的信仰或精神力量,而“至语未曾分”则意味着对于真理的追寻永无止境,即使已经触及到了某些层面,但真正的答案依然未知,需要不断地探索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咄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与真理追求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世界中束缚与梦想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赠欧阳崇道

使君廊庙器,秪惜颖川名。

世事忧无尽,吾邦兆已行。

况逢王者作,要使海波平。

倘及莘中隐,深耕自性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哭仲默

去年孙复死,今复哭何休。

霄汉冥交尽,嵩邙正气收。

操戈吾岂敢,怀宝尔终投。

秪益文章价,年年照斗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谒紫阳精舍

山水奇如此,乾坤气所储。

昔贤遗笋蜕,异代俨门庐。

岁晏芝苓长,天高风露馀。

蹉跎逐簪笏,尚愧紫阳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三陟

怜君忧思剧,三上白云山。

风树吹无尽,鸰原望不还。

堂阶抱古恨,松柏变秋颜。

莫以歌终曲,人生涕泪繁。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