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遇叔鸣元弼于山间

历遍中盘七十峰,冰崖云磴尽行踪。

谁将形胜归戎落,本为山川画蓟封。

绝顶气寒连沆瀣,澄潭秋冷卧蛟龙。

黄泥坂下渔阳路,不羡东坡二客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间徒步的经历与所见之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文化的感慨。

首联“历遍中盘七十峰,冰崖云磴尽行踪”,诗人以“历遍”二字开篇,展现了他走过众多山峰的壮举,接着用“冰崖云磴”描绘出山峰的险峻与云雾缭绕的景象,暗示了行走过程中的艰难与壮美。

颔联“谁将形胜归戎落,本为山川画蓟封”,这里“形胜”指山川的壮丽景色,“戎落”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军事据点或边疆地带,诗句表达了山川之美不仅属于自然,也承载着历史的痕迹,是国家边界的象征。

颈联“绝顶气寒连沆瀣,澄潭秋冷卧蛟龙”,“绝顶”指山顶,“沆瀣”形容清晨山间的露水,此句描绘了山顶清冷、露水弥漫的景象;“澄潭”则指清澈的水潭,“蛟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神话生物,此处比喻水潭深邃、宁静,生动地展现了秋季水潭的静谧与神秘。

尾联“黄泥坂下渔阳路,不羡东坡二客从”,“黄泥坂”可能是山间的一段道路,“渔阳路”可能是指通往某个地方的道路,“东坡二客”可能是指苏轼及其友人,这里诗人以不羡慕他人的方式结束,表达了自己独自行走山间的自在与满足,同时也暗含对古人风雅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间壮丽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历史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89)

储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石门咏石将军次壁间韵

精爽千年护石门,晚风黄叶乱山村。

时危暗洒英雄泪,貌古全无斧凿痕。

故叠夜嘶惟石马,老兵秋酹只匏尊。

望夫多少山头妇,不似将军殿塞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再次盘山峰字韵答恒叔治中

蓟门何处得奇峰,颇惬平生汗漫踪。

天作金城宽北顾,神惭玉简却东封。

飞流喷薄崖县蝀,老树鳞皴石迸龙。

更欲蓬山凌倒景,移书东海访衡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冬至恭祀东陵(其一)

雪后车尘喜不扬,羸躯初试北风强。

行厨快饱沙河饭,出郭犹闻御苑香。

曾说跸临金粟地,谁攀龙到白云乡。

神宫岂为江淮远,万古兹山镇朔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冬至恭祀东陵(其二)

满山灯火列斋庐,十载王官奉谒初。

骑省秋来还有赋,文园老去漫多书。

毡寒尚忆青绫直,台迥频瞻绛节居。

拟和冰厅长至曲,昌平道上独驰驱。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