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墓

梅村东去皇山上,高出勾吴泰伯坟。

万乘不亲惟礼义,二仪相接正氤氲。

狐狸满路悲秋雨,凤鸟无声隔暮云。

再向千年看季子,后来辞让只虚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秦璠所作,名为《泰伯墓》,通过对泰伯墓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

首联“梅村东去皇山上,高出勾吴泰伯坟”以梅村和皇山为背景,将泰伯墓置于其中,暗示其地理位置的尊贵与历史地位的重要性。通过“高出”二字,不仅描绘了泰伯墓的地形特点,也暗含了泰伯在历史长河中的崇高地位。

颔联“万乘不亲惟礼义,二仪相接正氤氲”进一步深化了对泰伯的评价。这里运用了“万乘”这一古代帝王出行的规模来比喻泰伯的影响力,强调他以礼义治国的精神超越了帝王的权力。同时,“二仪相接正氤氲”则借用了自然界的景象,象征着泰伯精神与天地万物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对泰伯德行的极高赞誉。

颈联“狐狸满路悲秋雨,凤鸟无声隔暮云”运用对比手法,狐狸象征着奸佞小人,而凤鸟则代表了高尚的品德。通过狐狸与凤鸟的对比,以及秋雨与暮云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对泰伯墓周围环境的哀伤之情,同时也隐喻了泰伯精神在现实中的缺失与被遗忘。

尾联“再向千年看季子,后来辞让只虚文”将视角拉远,从千年历史的角度审视泰伯,表达了对泰伯辞让王位行为的深刻思考。这里的“季子”指的就是泰伯,后世对于他的辞让行为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尊重,缺乏实质性的效仿与实践,体现了诗人对泰伯精神传承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泰伯墓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泰伯辞让王位行为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道德精神的追求。

收录诗词(4)

秦璠(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范蠡城

兵家轻发是亡师,二十余年计弗迟。

主辱岂堪防鸟喙,功成犹自感鸱夷。

风尘渺渺夫椒恨,烟浪茫茫笠泽思。

海舶未遥臣种死,留侯能不一攀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华宝祠

周孔去来人道弱,悠然见子表南齐。

终身父命难违背,万古天心岂缪迷。

青简孝名乘宇宙,白头遗像照山溪。

舜之不告缘无后,若解行权也可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张古山

青山万仞窥星躔,攀跻直上芒鞋穿。

山头一片石,可坐还可眠。

根盘元气长不息,直与太行太华遥相连。

骑驴老子归何处,丹龟磨灭虚无间。

闲云吞吐自朝夕,幽花开落空碎年。

崔嵬复崔嵬,屹立势欲凌飞仙,碧霄擎出双青莲。

将军矢死玉台古,东望赤气弥云烟。

渔歌欸乃杳无际,极目千里江吞天。

柴门临流绝低小,白沙翠竹何娟娟。

匡庐之秀远可挹,东湖尘土凭谁湔。

众芳摇落锦江冷,芙蓉木末手可搴。

离离寒色日将暝,一声老鹰来湖壖。

尼邱天开高几许,夜深飞梦何悠然。

泉流石壁半空泻,耳边恍若松风万壑调冰弦。

浮云看破变苍狗,有约九龙之山太湖之滨,飘乎白日朗诵归来篇。

形式: 古风

顾亭之斋中看菊书赠二首(其一)

老向纬编穷理惯,秋来小圃种花忙。

一床书卷一丛菊,静对萧斋发古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