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三首(其二)

赤手取鱼如拾块,布网鸣舷攻腹背。

岂知激浊与清流,恐惧骈头牵翠带。

居士仁心到鱼鸟,会有微生化馀鲙。

宁容网目漏吞舟,谁能烹鲜作苛碎。

我亦江湖钓竿手,误逐轻车从下濑。

生当得意落鸥边,何用封侯堕鸢外。

不如此鱼今得所,置身暗与神明会。

径须作记戒鲸鲵,防有任公钓东海。

形式: 古风

翻译

徒手捉鱼如同捡石头,撒网摇船攻击鱼腹背。
哪知搅浑清水与清澈江流,鱼儿惊恐尾鳍拖着翠绿藻带。
居士仁慈对待鱼鸟,它们化为残羹剩饭得以存活。
怎能容许渔网缝隙大到能漏掉大鱼,谁能忍心将鲜活鱼儿烹煮成碎块。
我也曾是江湖垂钓者,却误入车马喧嚣的溪谷。
活着就该随性自在,栖息鸥边,何必追求封侯显贵。
鱼儿如今找到归宿,与自然神明同在,已足够。
应当写下这段经历警示凶猛的鱼类,以免重蹈古人任公子东海钓鱼的覆辙。

注释

赤手:空手。
鸣舷:摇动船舷。
激浊:搅浑水。
清流:清澈的水流。
骈头:并排,一起。
翠带:绿色的藻类。
居士:有德行的隐士。
微生:微小的生命。
网目:渔网的孔眼。
鲸鲵:比喻贪婪或凶恶的人。
任公:古代传说中的贤者,指任公子。
东海:中国东部的大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渔夫技艺高超,轻松捕获鱼儿的场景,同时也寓含深意。"赤手取鱼如拾块,布网鸣舷攻腹背",形象地写出渔夫手法熟练,犹如探囊取物。然而,诗人提醒我们,这样的捕鱼方式应当谨慎,因为"岂知激浊与清流,恐惧骈头牵翠带",暗示捕鱼者可能破坏了生态平衡,连带影响了其他生物。

接着,诗人赞美了仁慈的居士,他们对鱼鸟充满怜悯,"会有微生化馀鲙",意味着他们会将多余的鱼分享给其他生命。诗人进一步强调,不应让大鱼漏网,"宁容网目漏吞舟",表达了对生态保护的重视。

诗人自比为江湖钓竿手,却因误入世俗之境而感到遗憾,"误逐轻车从下濑",表示他希望能像鸥鸟一样自由自在。最后,他以鱼儿得到适宜环境为欣慰,"不如此鱼今得所",并寄语人们要敬畏自然,"径须作记戒鲸鲵,防有任公钓东海",提醒世人不要过度捕捞,以免重蹈古人任公子的覆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渔事,寓言式地表达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期望和对生态保护的警示。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次韵苏公西湖徙鱼三首(其一)

穷秋积雨不破块,霜落西湖露沙背。

大鱼泥蟠小鱼乐,高丘覆杯水如带。

鱼穷不作摇尾怜,公宁忍口不忍鲙。

脩鳞失水玉参差,晚日摇光金破碎。

咫尺波涛有生死,安知平陆无滩濑。

此身宁供刀几用,著意更须风雨外。

是间相忘不为小,濠上之意谁得会。

枯鱼虽泣悔可及,莫待西江与东海。

形式: 古风

次韵苏公独酌

云月酒下明,风露衣上落。

是中有何好,草草成独酌。

使君顾谓客,老子兴不薄。

饮以全吾真,醉则忘所乐。

未解饮中趣,中之如狂药。

起舞屡跳踉,骂坐失酬酢。

终然厌多事,超繁趋淡薄。

功名无前期,山林有成约。

身将岁华晚,意与天宇廓。

醒醉各有适,短长听凫鹤。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次韵苏公独酌试药玉滑盏

仙人弃馀粮,玉色已可欺。

小试换骨方,价重十冰磁。

灌以长白虹,渺若江海瀰。

浮之端不恶,举者亦何辞。

但愧闻道晚,早从雁门师。

律部无明文,可复时中之。

汝阳佳少年,三斗出六奇。

家有持杯手,两好当一施。

风吹酒面仄,月度杯心迟。

百年容有命,一笑更须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次韵苏公涉颍

冲风不成寒,脱木还自奇。

坐看白日晚,起行清颍湄。

三穴未为得,一舟不作痴。

路暗鸟遗音,江清鱼弄姿。

宇定怪物变,意行觉舟迟。

公与两公子,妙语含风漪。

但怪笑谈剧,莫知宾主谁。

得句未肯吐,郁郁见睫眉。

相从能几何,行乐当及兹。

生忍自作难,百忧间一嬉。

时寻赤眼老,不探黄口儿。

解公头上巾,一洗七年缁。

至洁而纳污,此水真吾师。

须公晓二子,人自穷非诗。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