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可庵悲秋十首(其四)

秋风来木末,忽忽吹晚晴。

木落雁南归,呖呖多悲声。

少壮老复至,岁月方遄奔。

我欲歌秋风,愁听箫鼓鸣。

形式: 古风

翻译

秋风吹过树梢,突然带来傍晚的晴朗。
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叫声中充满悲伤。
年轻的时光转眼又老去,岁月匆匆如飞驰。
我想要歌唱秋风,却愁于听见箫笛鼓声响起。

注释

木末:树梢。
忽忽:形容风声急促或心情不定。
呖呖:形容雁鸣声。
遄奔:形容时间快速流逝。
箫鼓:古代乐器,这里指代音乐。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深沉秋愁的诗歌,语言凝练,意境幽远。诗人以秋风为物对比,表现了自己内心的不平与悲凉。

"秋风来木末,忽忽吹晚晴" 一句,描绘出秋风轻拂树梢,将残阳吹得更加清冷,透露出一种萧瑟之感。"木落雁南归,呖呖多悲声" 中的“木落”指的是树叶开始凋零,象征着时光易逝,而"雁南归"则是大自然中的景象,南飞的大雁带来了一丝孤独与哀伤。"少壮老复至,岁月方遄奔" 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年轻时光不再,时光像奔马一样快速流失。

最后两句 "我欲歌秋风,愁听箫鼓鸣" 表达了诗人想要吟咏秋风,但又被箫声和鼓鸣声所打断而感到忧愁。箫是一种古代乐器,其声音常与悲凉的情感相联系,这里增添了一份难以排解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易逝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527)

何梦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籍贯:淳安

相关古诗词

和卢可庵悲秋十首(其三)

秋风来户牖,出户天地宽。

俯仰何局蹐,天地犹盘盘。

况复中间人,机险一黄间。

毋怀千岁忧,且尽百年欢。

形式: 古风

和卢可庵悲秋十首(其二)

秋风来高楼,楼上栋云飞。

登楼杳西望,阴阴天云垂。

天阔渺无极,游子去不归。

不归在何许,意采南山芝。

形式: 古风

和卢可庵悲秋十首(其一)

秋风来庭际,奄忽老蓐收。

夜寒耿无寐,起坐焚膏油。

孤灯照我影,对坐自倡酬。

偈参意未竟,参横转西楼。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和寄可庵卢教谕

平生浪说齐谐志,杞国有天惊堕地。

不周摧折天柱倾,咄咄古今真怪事。

元气不死桥运兴,千古日月长悬奔。

照见可庵一片心脾真硉兀,挥斥八极游天根。

两眼痴蟆不能食,坐观蠕动自形色。

独吸泠风饮沆瀣,去向南溟六月息。

不学神仙慕安期,陶潜旷达其庶几。

卜筑前窀从与老,太行世路从颠危。

桓魋石椁嘻未达,昭陵玉匣荒丘垤。

东门树槚四时青,独对青山问明月。

孤山梅,逋仙一去唤不回。

三径竹,空怀二仲人如玉。

处士松,世无郑老遗高风。

何如及今收拾千岩万壑秀,飞廉道前丰隆后。

美人服薜带女萝,自起傞傞舞长袖。

得时为鸣凤,失时为卧龙,且问君王乞三峰。

百年三万六千日,倏忽起灭天际虹。

散发披襟任坦率,时浇磊磈斟寒碧。

眼高一世四海空,婢膝奴颜死人役。

君不见乌栖曲、白纻歌,长绳不系白日梭,时耶命耶将奈何。

前有香山翁,后有洛阳老。

嘉会不数逢,千载谁复道。

蛟翁此来游,三珠烱相照。

凭谁画作五老图,著我坐隅添一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