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求偈

禅家流,悟自己,开眼曹溪十万里。

况行机路守心空,病渴移家阳燄里。

渴转渴,水又非。抬头不觉雁南飞。

文殊堂里万菩萨,大唐国内无禅师。

或行棒,或行喝,棒喝交驰如电掣。

不容眨眼入思惟,忽把虚空敲出骨。

地神恶,天神悦,陕府铁牛得一橛。

且等东山睡觉来,大掌连腮咄咄咄。

形式: 偈颂

翻译

禅宗之流,自我领悟,曹溪之眼洞察万里。
行走世间,心如止水,疾病困扰下移居阳光之地。
口渴更甚,但水源并非解药。抬头不见雁南飞。
文殊堂中众多菩萨,大唐境内却无禅师。
禅法多样,或以棒示,或以喝警,迅疾如电。
不容片刻思考,突然敲击虚空,震动内心。
地神震怒,天神欢喜,陕府铁牛得解脱。
暂且等待东山再起,醒来后大声呵斥连连。

注释

禅家:指禅宗。
流:流派。
悟:领悟。
曹溪:广东韶关曹溪,佛教圣地。
万里:极言距离远。
行机路:行走世间。
守心空:保持心灵空明。
病渴:比喻困境。
阳燄里:阳光普照的地方。
水又非:指寻求的不是真正解渴的东西。
文殊堂:佛教殿堂。
万菩萨:众多菩萨象征智慧。
棒喝:禅宗修行中的教导方式。
如电掣:快速而猛烈。
不容眨眼:形容瞬间。
虚空敲出骨:敲击内心深处。
地神恶:地神不满。
天神悦:天神欢喜。
陕府铁牛:典故,形容顽固的人。
一橛:解脱的象征。
东山睡觉:隐喻重新振作。
大掌连腮:形容大声呵斥。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慧空的作品《禅人求偈》,以禅宗修行的体验和情境为题材,展现了禅修者的心路历程。首句“禅家流,悟自己,开眼曹溪十万里”表达了禅者对佛法真谛的追求,如同曹溪(南岳衡山下的禅宗圣地)般深远。接下来,“况行机路守心空,病渴移家阳燄里”描绘了禅者在修行中坚守内心清净,如同身处炽热之地,身心备受煎熬。

“渴转渴,水又非”象征着禅者在寻求解脱时的困惑与执着,而“抬头不觉雁南飞”则暗示时间流逝,禅者专注于当下。文殊堂里的菩萨象征智慧,但大唐国内无禅师,强调了禅修的孤独与挑战。“或行棒,或行喝”描述了禅师的教化方式,通过棒喝激发弟子的顿悟,“棒喝交驰如电掣”形象生动。

“不容眨眼入思惟,忽把虚空敲出骨”进一步揭示了禅修中的瞬间顿悟,仿佛从虚空中敲打出真实的自我。地神和天神的反应,以及“陕府铁牛得一橛”(比喻禅悟的顿然解脱),都寓言了禅修带来的震撼效果。最后,“且等东山睡觉来,大掌连腮咄咄咄”以幽默的方式表达,禅者期待着有一天能从修行中解脱,轻松自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禅宗特有的语言,展现了禅修者的内心世界和修行过程,富有哲理和艺术感染力。

收录诗词(537)

释慧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谢丹山秀首座竹筇(其二)

山中久住成老宿,云水五湖来弟兄。

放下茶瓯答了话,把得拄杖东西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煨芋

后生偷笑东山老,事无是非总曰好。

布伽梨里老病身,山芋头煨红软火。

日暖婆娑林下行,天寒堆危火边坐。

人问祖室今安危,对道我此煨芋好。

形式: 古风

赠吴晦叔雪峰造金刚

执金刚神安法界,塑之年深亦复坏。

居士有力如金刚,一念成就金刚王。

魔尘不飞佛日光,门外人趋选佛场。

形式: 古风

与妙庵主

至道之宗,备在尔躬。求之则远,守之不通。

不求不守,奇哉灵叟。极离极微,应心应手。

触目晴岚,到处成庵。捶呵弥勒,不与同龛。

石虎抬头,泥牛入海。蓦劄相逢,一场风采。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