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

芙蓉袅秋水,中夜生清露。

乞君白玉盘,明珠已无数。

虽无白玉盘,月在水中央。

莲房脱紫菂,种在浮泥香。

仙人蹑素鳞,吸此秋月光。

岁晏憺忘归,天际肃微霜。

谁能为此曲,高歌水云乡。

稽首无极翁,可念不可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芙蓉”为线索,描绘了秋天夜晚的静谧与美丽。首句“芙蓉袅秋水”,以“袅”字生动地描绘了芙蓉在秋水中的轻盈姿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接着,“中夜生清露”,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凉与静谧,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乞君白玉盘,明珠已无数。”这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满天的星辰比作无数的明珠,置于白玉盘中,形象地展现了星空的璀璨与美丽。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接下来,“虽无白玉盘,月在水中央。”诗人转而描写月亮在水中的倒影,虽然没有白玉盘,但月亮依然明亮地照耀着水面,展现出一种自然之美。这里不仅描绘了月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莲房脱紫菂,种在浮泥香。”这一句描绘了莲花从花期结束到果实成熟的过程,莲房(莲蓬)从紫色的莲子中脱出,落入浮泥中,散发出阵阵香气。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循环的思考。

“仙人蹑素鳞,吸此秋月光。”诗人想象仙人在水中踏着银白色的鱼鳞,吸取秋月的光芒,既体现了对仙人生活的向往,也寓意着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岁晏憺忘归,天际肃微霜。”随着季节的更迭,诗人似乎忘记了归途,天边已显现出淡淡的微霜,这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自然景色的深情描绘。

最后,“谁能为此曲,高歌水云乡。”诗人感叹谁能创作出如此美妙的乐章,在水云之乡高声歌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稽首无极翁,可念不可忘。”诗人向“无极翁”(可能象征着宇宙或自然)行礼致敬,表示对其的敬仰与怀念,强调了自然与人类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永恒记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夜晚的宁静美、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39)

潘伯脩(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脩。至正间,尝三中省试。方谷珍乱,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从,遂死于难。应梦虎作诗吊之,有「嵇康未必轻钟会,黄祖何曾爱祢衡」之句。今读其诗,缠绵感慨,多出入于二李之间。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诸诗,则忠君爱国之心,固蔼然溢于言外也

  • 字:省中
  • 籍贯:黄岩

相关古诗词

古意

空中望海水,日暮动微澜。

神州何偪仄,半落烟霞间。

少小戏嵩华,南鱼落星湾。

七泽一朝枯,我亦非朱颜。

道逢两白鹄,欲下昆仑山。

写书寄西母,早遣君王还。

形式: 古风

起坐叹

丈夫七尺躯,而无一金资。

内怀千年意,外有万里思。

终朝闭关坐,辛苦不敢辞。

身长不肯屈,何以慰亲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君子有所思三首(其一)

海日萧条云雪冈,追锋百里逐天狼。

云罗四面伏不动,金错旌竿风簸扬。

侍臣结束鸿雁行,玉阶鸣鞘立翠黄。

君子有所思,雕弓既韔姑置之。

形式: 古风

君子有所思三首(其二)

天青海绿黄金闺,明星绣户弱柳迷。

阳春从中荡八极,花迎剑佩黄鸟啼。

万方献寿来侏鞮,吉云宝露榑桑西。

君子有所思,羽觞重持姑置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