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暮归山色昏,濯足月在涧。
衡门栖鹊定,暗树流萤乱。
妻孥候我至,明灯供蔬饭。
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归山的情景。首句“暮归山色昏”展现了傍晚山间的朦胧景色,暗含着诗人归家的孤独与疲惫。接着,“濯足月在涧”写他在涧边洗脚,借月光洗涤一天的尘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
“衡门栖鹊定”暗示夜幕降临,连栖息的喜鹊也安静下来,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寂静。而“暗树流萤乱”则通过萤火虫的飞舞,增添了少许生动和动态感,使得静谧的画面不显单调。
“妻孥候我至”转而描绘家庭的温馨,妻子和孩子等待诗人归来,灯火已备好简单的饭菜,体现出家人的关爱和生活的朴素。最后两句“伫立松桂凉,疏星隔河汉”,诗人独自站在松桂之下感受夜晚的清凉,仰望星空,银河横亘,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归家的日常场景,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融入了家庭的温情,展现了元末明初文人隐士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世界。
不详
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荒郊通径僻,野竹闭门深。
白日羲皇世,青山绮皓心。
潜蛟多在壑,宿鸟独归林。
知尔荷锄倦,时为《梁甫吟》。
鼓角边声壮,林塘夜色幽。
凉风动疏竹,明月在高楼。
久客形容老,孤城战伐愁。
不眠怀魏阙,长啸拂吴钩。
高阁流莺外,荒城驻马前。
江寒三月雨,春老百蛮天。
折柳悲横笛,飞花落钓船。
乾坤总羁旅,把酒意茫然。
大府城隍废,疲民井邑空。
舞干非舜日,斩木有秦风。
烽火苍茫外,江山感慨中。
悲歌看古剑,激烈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