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秋江唤渡

道傍木叶如渥丹,归急不知行路难。

青嶂碧溪自唤渡,蹇驴破帽秋风寒。

裹头长须甚德色,肩轻不借有馀力。

人间尘土深复深,谨勿重赋招隐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胡长孺的《题秋江唤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江边唤渡图景。诗中以“道傍木叶如渥丹”开篇,运用比喻手法,将路边的树叶比作浸染了深红色的丹砂,形象地展现了秋天树叶的鲜艳与丰富色彩,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

“归急不知行路难”一句,通过人物的急切心情,反映了人们在特定情境下对归家的渴望,以及面对复杂道路时的不确定感。这种情感的细腻捕捉,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同理心,以及对生活琐碎细节的关注。

接下来,“青嶂碧溪自唤渡,蹇驴破帽秋风寒”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江边的自然景象与人物形象。青翠的山峦与碧绿的溪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而“蹇驴破帽秋风寒”则通过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位穿着朴素、骑着老驴的旅人,在秋风中艰难前行的形象,既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蕴含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裹头长须甚德色,肩轻不借有馀力”两句,则转向对人物内在品质的赞美。长须裹头的装扮,以及“有馀力”的描述,不仅表现了人物的外在形象,更暗示了其内心的修养与力量。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颂扬,也是对一种超脱世俗、坚韧自守精神的肯定。

最后,“人间尘土深复深,谨勿重赋招隐吟”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反思。在繁华与喧嚣的人间,尘土深重,但诗人提醒人们,不应沉溺于逃避现实的隐逸之中,而是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保持内心的清明与坚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日江边的自然风光与人物情感,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18)

胡长孺(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开元三马图

牧马极盛开元中,上闲十二皆游龙。

时平千里不自效,嘶声脱吻生悲风。

流传八骏苦诡怪,乐歌天马徒能工。

岂如杜句曹韩画,流云飞电玉花骢。

吟诗展卷何独此,未可与此争先雄。

重瞳玉色五百载,阶榻相向将无同。

谁人临摹得高意,印章仿佛龙眠公。

但存大略见神骏,未傅五彩分风鬃。

俯仰布置号进稿,图成欲上明光宫。

安定王孙固英物,锦标象轴留其踪。

愿言藏袭不浪□,骏骨隐隐惊盲聋。

祇今驽骀厌刍豆,盐车未赎污沟红。

形式: 古风

大水

西昆水源出天河,一泻万里生惊波。

烛浑到海更奔猛,溃决犹自吞陵阿。

瓠子鱼龙横中野,至今空唱宣防歌。

故迹九道复不得,南注安流少休息。

痴冥阴云欺白日,不放扶桑光采出。

连宵达旦雨如倾,绿野黄流混为一。

河伯侈大未可厌,规取桑田广宫室。

长鲸老蛟助声势,城郭波浪相沈没。

神禹衣冠藏会稽,大叫不闻将安为。

形式: 古风

耕渔乐赠金华相士

忆昔力耕金华野,青蓑绿笠风烟下。

扶犁荷锄岂不倦,春醅映盏清如写。

亦曾扁舟钓钱唐,长缗短棹浮沧浪。

颠风驾潮涛更恶,若比世路犹康庄。

安有高情唐许协,深閟神光形亦偞。

还骑官马走黄尘,江山过眼空重叠。

少年壮气苦不羁,西川南海去如驰。

二毛已非折腰具,况与志愿常参差。

长官怒骂沸于爚,口自唯诺心自怍。

升斗未疗饥寒忧,低佪独羡耕渔乐。

老翁双瞳秋月如,何时照我归乡闾。

江湖耕渔乐复乐,挂冠径归良不恶。

形式: 古风

送方蓼洲旰江访上人不遇归上饶

昨夜秋风颠彻晓,沙洲萧瑟鸣枯蓼。

羁人荒馆夜初长,泼天月色当楼皎。

老夫思归又怀禄,去住似被饥寒绕。

羡君一语不相投,掉臂长涂疾于鸟。

相知贫士老当遂,医识死人危不夭。

伯牙子期行可遇,扬子侯芭事更杳。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