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安得吾皇四百州,皆如此邦二千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理想中的太平盛世景象,展现了国家的繁荣与人民的安居乐业。其中,“吾皇四百州”指的是统治者广大的疆域和众多的州府,而“皆如此邦二千石”则表达了每个邦国(或郡县)都能达到两千石的丰收状态。在古代中国,一个国家是否太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的产量,因此“二千石”的说法寓意着极高的粮食产出,象征着国力的强盛和人民的富裕。
诗中的语言简洁而充满了理想主义色彩,通过对国家繁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太平盛世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政治理念的一种追求,即希望通过君主的英明统治,使国家达到极度富强的状态。
不详
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堪恨隋家几帝王,舞腰缓尽绣鸳鸯。
如今重到抛毬处,不见熏炉旧日香。
隋家宫殿锁清秋,曾见婵娟飏绣毬。
金钥玉箫俱寂寂,一天明月照高楼。
昔年曾见鲤趋庭,缔构开基敞燕楹。
教子义方居可法,褒贤恩诏榜为名。
人知一玉能成器,家鄙千金任满籯。
从此里闾为盛事,握兰华省有才英。
去岁龙城乐事多,楼头乞巧傍青娥。
今年织女知何处,不见星郎送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