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太玄诗

子云准周易,忘健意不长。

河图历九圣,万化始有纲。

尼父头雪白,秉笔叩混茫。

发掘天地奥,磨拭日月光。

成书止十篇,九擿折在旁。

玄虽巧侔写,宛如榻上床。

良史不深贬,乃譬吴楚王。

汉历久差駮,安用空言扬。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他遵循《周易》的准则,若忘记强健,意志便不再长久。
《河图》历经多位圣人传承,万物变化从此有了纲领。
孔子满头白发,握笔探索宇宙的混沌不明。
他挖掘天地的奥秘,磨砺日月的光辉。
完成的书只有十篇,其中九篇被批驳放置一旁。
虽然深奥如玄妙的技艺,却像床榻上的床铺般直观。
优秀的史家不严厉贬低,而是以吴楚之例来比喻。
汉朝的历法时间长久,存在争议,空谈无益。

注释

准:遵循。
健:强健的意志。
河图:古代神秘的图腾,象征宇宙秩序。
混茫:宇宙的混沌状态。
发掘:深入探索。
磨拭:擦拭、磨砺。
擿:批驳、指摘。
玄:深奥、玄妙。
榻上床:比喻事物看似复杂但实际简单明了。
良史:优秀的历史学家。
吴楚王:借指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用来说明问题。
差駮:错误、争议。
空言:空洞的言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人物宋祁所作,名为《反太玄诗》。从诗中可以看出宋祁对古籍《易经》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独到的见解。

"子云准周易,忘健意不长。" 这两句表明作者在研究《周易》时,对于“子云”这一概念有所领悟,但这种领悟并非持久,因为“忘健意”,即容易遗忘的坚定意志并不持续。

接着,"河图历九圣,万化始有纲。" 描述了作者通过研究古代河洛神秘图文,探寻历史上的九位圣人,从而理解到宇宙万物变化的基本规律和线索。

在诗的中段,"尼父头雪白,秉笔叩混茫。发掘天地奥,磨拭日月光。成书止十篇,九擿折在旁。" 这些句子描绘了一位老者的形象,这位老者可能是作者自己,他的头发已经白如雪霜,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挖掘天地间奥秘,磨砺日月之光芒,创作出十篇书籍,但其中九篇尚未完成,只能暂时搁置。

最后,"玄虽巧侔写,宛如榻上床。良史不深贬,乃譬吴楚王。汉历久差駮,安用空言扬。" 这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评价,认为即使内容深奥、结构精妙,但如果历史的评价并不深刻,那么这些文字就如同床榻之上,可以随时翻阅;同时提及古代吴楚之王,其统治虽然久远,但若是空泛无用的言辞,也只会被后人所遗忘。

总体来看,这首诗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问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哲理真谛的情怀。

收录诗词(1582)

宋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后徙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天圣二年进士,官翰林学士、史馆修撰。与欧阳修等合修《新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卒谥景文,与兄宋庠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词语言工丽,因《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世称“红杏尚书”

  • 字:子京
  • 籍贯: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
  • 生卒年:998~1061

相关古诗词

反骚

我闻上天乐,仙圣并游宾。

离楚何所据,招回逐客魂。

谓门有九关,虎豹代守阍。

砥舌饥涎流,触之辄害人。

讥呵自有常,帝意宁不仁。

穷壤苦恨隔,传闻恐失真。

我欲稽首问,无梯倚青云。

块然守下土,此愤何由伸。

形式: 古风

天台梵才师长吉在都数以诗笔见授因答以转句(其八)

惟师墨海多雄藻,具足身中无欠宝。

先追禦寇跨泠风,后伴骚人拾香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天台梵才师长吉在都数以诗笔见授因答以转句(其六)

愧惭禅嫡来相问,刮目探怀授珍蕴。

已轻安石为老生,更恼王筠赋强韵。

形式: 古风 押[问]韵

天台梵才师长吉在都数以诗笔见授因答以转句(其三)

何年掷钵来京毂,抱蓬成畦紫兰馥。

王公撇席争逢迎,不意当今有平叔。

形式: 古风 押[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