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弇所作的《赠吴伯玉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吴伯玉重逢的情景,以及对吴伯玉官场生涯的理解与感慨。
首句“瞥去门阑两换春”,以“瞥去”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时光飞逝,岁月更迭之感,暗示了两人分别已久。接着“标规仍惬此来亲”一句,表达了重逢时的喜悦与满足,标规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双方的约定或期待,如今得以实现,自然感到欣慰。
“能将官况为馀事,别有阳和到后尘。”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吴伯玉官场生活的态度。他认为官场的事务可以视为次要的事情,而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温暖,即“阳和”,这不仅指春天的温暖,也象征着内心的和谐与美好。后尘则可能暗喻了过去的事物,强调了对未来的关注与期待。
“衮衮何妨流水淡,纷纷谁数白头新。”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官场的忙碌比作流水,将时间的流逝比作淡然,表现了诗人对吴伯玉在官场中的从容不迫的态度。同时,“纷纷谁数白头新”一句,既是对吴伯玉年岁渐长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
最后,“拟论一报归恩地,愧我犹为栾棘人。”表达了诗人想要回报吴伯玉的深厚情谊,但又自谦自己还处在困境之中,无法给予应有的帮助。这一句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自我反省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