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吴伯玉二首(其二)

瞥去门阑两换春,标规仍惬此来亲。

能将官况为馀事,别有阳和到后尘。

衮衮何妨流水淡,纷纷谁数白头新。

拟论一报归恩地,愧我犹为栾棘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弇所作的《赠吴伯玉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吴伯玉重逢的情景,以及对吴伯玉官场生涯的理解与感慨。

首句“瞥去门阑两换春”,以“瞥去”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时光飞逝,岁月更迭之感,暗示了两人分别已久。接着“标规仍惬此来亲”一句,表达了重逢时的喜悦与满足,标规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双方的约定或期待,如今得以实现,自然感到欣慰。

“能将官况为馀事,别有阳和到后尘。”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吴伯玉官场生活的态度。他认为官场的事务可以视为次要的事情,而真正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温暖,即“阳和”,这不仅指春天的温暖,也象征着内心的和谐与美好。后尘则可能暗喻了过去的事物,强调了对未来的关注与期待。

“衮衮何妨流水淡,纷纷谁数白头新。”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官场的忙碌比作流水,将时间的流逝比作淡然,表现了诗人对吴伯玉在官场中的从容不迫的态度。同时,“纷纷谁数白头新”一句,既是对吴伯玉年岁渐长的感慨,也是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深刻理解。

最后,“拟论一报归恩地,愧我犹为栾棘人。”表达了诗人想要回报吴伯玉的深厚情谊,但又自谦自己还处在困境之中,无法给予应有的帮助。这一句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自我反省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446)

刘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号:云龙
  •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48-1102

相关古诗词

罗汉系南长老

诸方喉舌卷舂容,直指慈幢信长雄。

翳尽全开扪海月,清多平挹洗天风。

相望震旦传衣后,别寄西儿妙斲中。

好把沃洲论五老,冁然重此得支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送螺川张太守二首(其一)

西南五马照青螺,众惜班春未几何。

绿发桑榆收太早,青云岐路剩来多。

仙家职事清閒好,逋客林泉取次过。

正恐此身休不得,再看邹律起阳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螺川张太守二首(其二)

凉飔一水漾清虚,画鹢翩翩北去初。

暂把壮图收绂冕,只留和气到阎闾。

海边有梦通琳阙,物外无心挂隼旟。

寄语琅琊好泉石,使君不是赋归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和吴伯玉九日同会

上林曾共见莺迁,五百英豪气戾天。

斗在并存嗟白发,成空半已锁黄泉。

菊花酩酊同今日,桂籍风流记旧年。

愧辱新诗无以报,误烦褒笔比青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