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诗

少小失所怙,鞠我仰母氏。

我今已成立,母氏隔千里。

朝亦思母慈,暮亦思母慈。

愁肠日九回,朝暮千万思。

官列九卿贰,迎养失所愿。

母来止岁馀,母乐归乡县。

虽有两贤弟,致敬奉母居。

我独不在侧,何以纾郁纡。

荷君恩宠深,忆母道途远。

仰首望飞云,秦山长在眼。

小儿解父意,愿父勿忧叹。

我归养大母,父但忠王官。

一门隆孝行,父子及兄弟。

所以白发亲,怡怡膺寿祉。

敦行用表率,岂不自一身。

观感动乡里,咏歌扬缙绅。

君亲同所尊,忠孝匪二道。

努力慎克终,来世焯有耀。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望云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情感真挚,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与孝顺之情。

诗中开篇即述少年时期失去父亲,全靠母亲抚养长大,如今自己已成家立业,却因距离遥远而无法常伴母亲身边,心中满是思念与愁苦。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身居高位,却因公务繁忙而无法履行孝道,只能让母亲暂时来到身边,享受短暂的团聚时光。虽然家中有两位贤弟,能够照顾母亲,但诗人却不能在旁,内心充满忧郁和遗憾。

诗人感慨于君主的恩宠,却因思念母亲而心绪难平。他抬头望向天空中的白云,秦地的山峦仿佛就在眼前,寄托着对母亲的思念。儿子理解父亲的心意,希望父亲不要忧愁,表示愿意回家侍奉年老的母亲,让父亲专心于朝廷的事务。全家人共同展现出孝顺的美德,不仅体现在父子之间,也体现在兄弟之间,使得家庭充满了和谐与幸福。

最后,诗人感叹这样的孝行不仅是个人的修为,更是对社会的示范,能够感动乡里,传颂于缙绅之间。他强调忠孝之道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以期后世能因此而荣耀。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孝道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母亲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族和睦、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2068)

杨士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 字:士奇
  • 号:东里
  •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 生卒年:1366~1444

相关古诗词

明明处士挽诗

岧峣金螺山,螺山水逶迤。

螺水逝不还,螺山空云飞。

我怀贤达人,寂寞今安之。

在世无所系,去去忽如遗。

郁郁乔松树,舟车谅所宜。

何为南山中,空负高洁姿。

寒暑若循环,四时屡迁移。

傲兀冰与霜,欣荣迟暮时。

中有丹凤雏,五章备羽仪。

高举戾阿阁,嗈嗈鸣朝曦。

凤雏忽已去,乔松复倾摧。

瞻望杳不及,行者皆歔欷。

俯仰念畴昔,我独有馀悲。

矫首睇螺山,阁泪书此辞。

形式: 古风

挽永嘉胡处士

流波逝不息,时序无停迁。

嗟彼泉下人,一往不复还。

追惟在世时,卓荦称英贤。

芳馨佩兰茝,被服夫容鲜。

幽居玩玄化,历探羲皇前。

步履率周行,饮濯必清泉。

一朝逐征风,飘然若云烟。

反终自常道,怀德谅难捐。

幸睹五色雏,及时厉高鶱。

黾勉务显扬,夙夜志惓惓。

煌煌金石词,足为永代传。

形式: 古风

送谢宪使还广西

谢公青云器,发身自科名。

初命属司寇,特达蜚贤声。

十年典大郡,政化龚少卿。

遂升董外宪,八桂歌澄清。

展矣冰雪操,谅哉矜恤情。

圣人御寰宇,简贤寄嫠茕。

安得皆若人,四海臻咸宁。

春兰花始开,述职趋明廷。

我昔尝同朝,相见慰平生。

握手甫一再,驱车复南征。

故写向往意,聊赠万里行。

形式: 古风

送黄知府还琼州(其一)

萧萧朔风劲,慄慄年岁徂。

积雪横山冈,凝冰塞川途。

念子万里行,相送城南隅。

寒树渺苍茫,谁能忍离居。

形式: 古风